Wa!

屋漏又逢连阴雨,水泥行业到了史上最艰难时期

   日期:2012-11-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王    浏览:202    评论:0    

  除了设备费用外,还有工程建筑费、安装费等前期费用。此外,脱硝设备还包括大修费、水电费、保险费、脱硝使用剂等费用。相对于前期的设备、安装费用而言,这块将是长期的费用支出,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务支出。

  一些企业对未来前景相当悲观。一位业内人士毫不忌讳地指出,如果环保部的这一标准正式出台并严格执行,不超过2年,至少有一半的企业将会倒闭。也就是说,未来2年内,将可能有至少1500多家水泥企业因为不堪承受环保重压而最终选择退出水泥行业,而那些勉强存活下来的水泥企业,也将因为水泥市场效益不好且环保标准越来越严而“苟且生存”。

  过剩顽疾短期难解

  减排脱硝正成为困扰水泥行业一个新的噩梦,而水泥行业早有的产能过剩的顽疾此时也显得更加严重。

  新当选为水泥协会会长的乔龙德指出,“目前水泥总产量已经达到了21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58%,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已经超过了1.5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水泥实际产能将达到31.1亿吨,而这还是在假设从现在开始不再有新线上马的结果。而中国的水泥需求约为18亿吨,意味着42%以上的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过剩量将约13亿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刘明处长在发言中指出,“总体来看,我国水泥产能过剩不是结构性过剩和局部性过剩,而是永久性过剩。”截至8月底,全国330多家水泥企业(包括粉磨企业)停产,涉及产能9000多万吨。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更值得忧虑的是,在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形势下,水泥投资仍呈现降速不降温的态势。2011年水泥投资增速虽然下降了8.29个百分点,但仍然完成了1439亿元的投资额。今年新增的5000吨、10000吨生产线还在投产,孔祥忠预计,2012年将有1.65亿吨新增熟料产能,对应新增2.4亿吨水泥的产能。与此对应的是,水泥建设总投资额达6600亿元,年均投资增幅达30.08%。

  产能过剩加上今年经济下滑,需求不振,水泥行业出现价格战、行业利润下滑也就不可避免。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水泥行业冷清至极,水泥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20.63亿吨,同比增长16.1%;水泥价格呈上涨态势,水泥行业利润933亿元,增长92.6%。但2012年水泥企业业绩全下滑,全行业的经营环境恶化还在继续。相关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水泥均价为323元/吨,较二季度下降了26元/吨,下降幅度为7.45%;7、8月单月水泥平均产量为1.94亿吨,较二季度下降了930万吨。在这样量价齐跌的淡季,多数水泥企业三季度盈利环比均出现下滑。

  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家几度出台政策严防水泥产能过剩,但难以奏效。“国家发改委要求严控水泥投资,有些地方政府并不买账,新建线还是会有推出。地方政府不管过剩不过剩,它需要的是招商引资。”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认为,地方政府为招揽企业投资,在土地、资源、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新建生产线相比老企业具有成本优势,部分企业面对产能过剩仍然有利可图。

  淘汰落后产能并不乐观

  行业利润下滑、总量严重过剩、节能减排压力。水泥行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水泥工业怎么发展?还要不要发展?现有的21亿吨产量和富余的生产能力的存量要不要优化和怎么优化?优化存量与调整结构的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亟待解决。

  “在产能过剩时代,淘汰落后产能的最佳途径是进行大范围的并购重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对记者表示。以往的“去库存”是通过停窑限产来控制短期的产能释放,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今年水泥行业利润下滑既有基建供给不足,重点工程削减,房地产市场调控,城市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需求下滑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水泥产能仍在增加,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限产停窑必然难以维持。从长远来看,最有利于行业未来的是“去产能”。

  李叶青直言:“去产能”的真正实质恰恰是“做减法”,彻底关停过剩的、生产效率低下的生产线。这是“泄洪”的最佳途径,但过程可能很痛苦,水泥企业可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惨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局;二是进行大范围的并购重组。当行业的拐点出现时,对产能进行合理配置,保留运转市场需求匹配、环保水平达标、节能减排效果理想的生产线,永久关停其他不合格生产线,退出市场。

  “去产能”的过程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单靠水泥企业“去产能式的并购重组”难以快速、经济、彻底地实现“去产能”的目标。只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和骨干企业协同行动,通过“关、停、并、转”的组合措施,才能尽可能减少“去产能”过程中的风险和代价,彻底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

  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在项目批复、市场准入、水泥生产许可证发放、环保达标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线坚决取缔。这种强制“关”的作用最为有效。据了解,今年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在7月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中,水泥产业占据了1053席,9月公布的第二批产能落后淘汰名单中,水泥行业共58家。“对运行和停产的企业要进行合并重组,彻底关闭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线,让其永久性地退出市场。”李叶说。

  然而,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对解决整个行业产能过剩能起多大作用,业内并不乐观。

  “我们在讨论中国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的时候,始终都是只计算了新型干法水泥的产能,而一直没有考虑落后产能的问题。既然如此,淘汰落后产能是否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呢?或者扩大落后产能淘汰的范围,是否就能够解决产能过剩呢?”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显然,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目前落后产能总量较小,即使全部淘汰,对市场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目前全国范围内的2500t/d及以下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含在建的数量总共有866条,折算水泥产能为8.7亿吨。如果将这些也全部淘汰,也仅淘汰掉8.7亿吨的产能,与中长期过剩的13至14.5亿吨的产能相比,还是过剩。

  目前,全国水泥企业数量依然高达3000多家。按照《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末,力争水泥企业户数减少1/3。如果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势必有利于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剧行业整合。“如果国家支持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能达到70%,水泥企业的数量可以控制在300家,每个省市平均10家左右,那样水泥工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基本实现。”孔祥忠表示,中国水泥行业走出困境路途艰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