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都江堰市建委获悉,旨在安全、经济地“消灭”这些建渣的全新方式——利用建渣生产建筑用砖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首批上千匹再生砖已经生产下线。据悉,这条再生砖生产线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可生产标砖、砌块等墙体材料和路缘石、彩色地面砖等多种市政工程建设用砖,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都江堰市第一家利用震后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的生产线。
记者昨天在都江堰市建筑废渣试点生产线现场看到,在堆料区,来自都江堰市区危房拆迁的混凝土块堆成了一座小山。经过筛分和除铁后,混凝土块被传输带送进破碎罐。在破碎罐里,混凝土块依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被粉碎成大小不同的颗粒。传输带带着这些颗粒,进入成型车间。经过水泥添加、加水、成型等程序,一块黑色再生砖就从出砖口诞生了。“经过20多天的养护期后,这些砖就能用于施工了。”该生产线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建委科技处处长陈顺治向记者介绍:“该生产线设计年处理建筑废渣40万吨,年产5000万匹标砖,可建设砖混结构房屋约15万平方米或框架结构房屋约50万平方米。”再生砖会比普通砖贵吗?对此,记者也进行了了解。据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红砖与再生砖的价格相当,但是生产再生砖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陈顺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次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000万吨,按照传统做法,这些建筑垃圾通过分拣、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填埋,需要建大型垃圾场1—2个,运输、分拣和建设垃圾场费用约为2—3亿元,同时会占用很大场地,对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对1000万吨建筑垃圾进行完全无害处理,还需要2至3年时间。而进行再生资源化利用处置,可以直接回收废金属4万吨、废砖4亿标块,价值约1.6亿元;生产的产品可以替代约700万吨的天然材料,生产回填料100万吨、混凝土和砂浆用骨料300万吨、墙体材料340万立方米,价值约4.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