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帧十年(公元1637年)刊印的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195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明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这部书分三篇、十八卷,详细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第七卷陶埏(音:shan)又一次比较科学地总结了烧制砖瓦的经验,记述了原料、成型、干燥和焙烧等技术。“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餘,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民房用的瓦,是四合分片的。先用圆桶做模型,桶外画出四条等分界线。把粘土踩练成为熟泥,垒成厚厚的长方形泥垛,然后用铁丝做的弦弓(弦以上留出三分厚的空隙,用尺限定),向泥条平拉,割出一片,象揭纸一样将其揭起,再将这块泥片紧贴在圆桶的外壁。拍打成形,收瓦衣脱模,待其干燥后,自然会裂成四张瓦坯。瓦坯成型和干燥后,堆砌在窑内,点火烧柴,“或一昼夜,或二昼夜”,什么时候熄火,要看窑内有多少瓦坯来决定。熄火后,即在窑顶浇水(饮窑、窨窑、呛窑等叫法)“轉銹”,使瓦片现出蓝黑色光泽。“若皇家宫殿所用,大異(异,不同)于是。其制为琉璃瓦者,或1板片,或为宛筒,以圆竹与斲(音:zhuo,砍削之意)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瓦坯造成后,装入琉璃窑内烧瓦百片,要用柴五千斤。烧后取出,涂上用“无名异”和棕榈毛煮成的绿色到蓝色的釉料,或涂上赭石、松香、蒲草等制成的黄色釉料。然后,“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足见对皇家宫殿所用琉璃瓦的重视。关于瓦的尺寸,《天工开物》一书中没有规定的格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房顶水槽,必须用名叫“沟瓦”的大片瓦,才能承受连续大雨而不溢漏。“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下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抡同’(即脊瓦),镇脊雨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窑内,受火力而成器则一也”。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随之,“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这种制备泥料的方法,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村,至今仍在沿用。砖坯成型方法,书中亦有介绍,泥料填满模框后,“铁线弓戛(音:jia)平其面,而成坯形”。砖坯制成后装人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烧砖的燃料有柴薪和煤炭两种。“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可能在明代用的是浅地表的煤,煤炭中含硫所致)”。柴薪窑顶上偏侧凿有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到烧成之时,不加柴薪时),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銹(即封闭外界空气,加入水变成蒸汽,造成窑内的还原气氛)”。如果火候少一成,“则銹色不光(即砖外观无光泽)”;火候少三成,就成了“嫩火砖”,现出原来土坯的颜色,日后经风、冒雪、淋雨,“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如果火候多一成,砖面就会有裂纹;多三成,“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则亦有砖之用也。”也就是说,烧过火后,砖体收缩开裂,弯曲不直。但也可用来做基础。我们的古人真是能够做到物尽其用,朴实无华。“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蕩,若金银熔化之極然。陶長辨之。”意思是烧窑火候,全凭经验观察和分辨。陶長可能是当时的工长或是大师傅,可识火候或说是会看火。直至今日,这种烧窑看火的方法仍然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砖瓦厂中使用。砖瓦烧的好坏,全靠烧窑师傅的一双“眼睛”。“凡转转銹之法,窑顛(即顶)作一平田样,四周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转銹”之法是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创造的用来烧制青砖和青瓦的方法。即坯体烧到成熟温度或接近成熟温度时,使其处于缺氧的还原气氛下,使坯体中红色的高价三氧化二铁(Fe2O3)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氧化亚铁(FeO或硅酸铁)。至今仿古砖瓦产品或是在某些偏远农村仍沿用此种方法。只要火候掌握准确,“转銹”之法使用得当,烧出的砖瓦质量可保千秋。实际上出土文物证明,三千多年前的烧结砖瓦现仍然“平直威武”。关于烧煤的窑炉烧法亦有阐述,“若煤炭窑视柴窑深欲倍之,其上圆鞠渐小,倂不封顶。其内以煤造成尺五径闊餅,每煤一层,隔砖一层,苇薪垫地发火”,即用苇柴点火,非常类似围窑的烧法。砖的尺寸,书中也没有规定,但品种则有增加。“凡群邑城雉(音:zhi)、民居垣墙所用者,有眠砖、侧砖两色”。“凡墙砖而外,甃(音:zhou,铺砌之意)地者名曰‘方墁砖’,榱(音:cui,椽之意)桶上用以承瓦者曰‘楻板砖(望砖)’,圆鞠小桥梁与圭门与窀穸(音:zhun xi,陵墓)墓穴者曰‘刀砖’,又曰鞠砖’”。刀砖都是削窄一边,紧密排列,砌成圆拱,车马走过也不会损坏坍陷。皇家宫殿所用的砖,由明朝工部设在山东省临清县的砖厂等主持制造。最初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等,后来有一半被废除了。用来砌皇富正殿的细料方砖,则在江苏省苏州制成后调运。
《天工开物》是一本伟大的科学著作,与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造砖图说》(是明朝的律例,即法则),从现已掌握的资料文献看,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烧结砖瓦技术的书籍,虽说在《圣经》中有关于砖的记述,但不是为砖的制造和使用而写的。
本文由世界砖瓦网为您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