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有了新的标准。日前获悉,从1月开始,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出联盟标准体系,并开始在一些行业和企业实施。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标准正式执行
2014年12月26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标准”在北京发布。这一由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而制定,旨在解决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主要瓶颈问题,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际工程经验与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能力的“联盟标准”,并于2015年1月正式实施。
据悉,该标准涵盖了建筑垃圾再生原材料生产、低碳再生终端产品生产、再生原材料和终端产品应用技术指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一体化工厂节能、环保与清洁生产、质量控制检验管理、信息化、安全与职业健康等子体系标准涵盖了建筑垃圾再生原材料生产、低碳再生终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检验管理等子标准。
联盟秘书长郭海斌认为,该标准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安全标准和联盟成员企业标准等,其中,产品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等重点指标紧跟国际最新标准要求,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
行业标准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正名”
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率不足5%,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大约不到200家,都是采用砂石破碎生产线把建筑垃圾处置成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用再生粗骨料替代天然石子,用再生细骨料替代天然砂子。
然而,我国现阶段及未来20年的建筑垃圾主导成分是强度很低的废旧粘土砖,由于废旧烧结粘土砖是我国建筑垃圾主导成分,具备较强的建材活性,通过破碎、分离、研磨后可以处置成为生产水泥基建材所需的粉体和细沙。该种再生骨料是不适宜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的,仅可用于制造附加值很低的板、砖制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些企业处置规模小、粉尘噪音污染大,企业普遍亏损。如何提高建筑垃圾再生成粉体利用价值,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本次行业标准的出台,将为我国在大型建筑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领域提供全新的、规范的指南,有利于推动中国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水平的提升。这一标准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及利用行业正式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新轨道,将有力推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回收行业由低附加值的砌体砖和行道砖类单一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各种再生、环保产品的快速转变,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的发展。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可期
据有关机构调研,1吨建筑垃圾,若按堆高5米计算,占地约2.5亩。我国从2008年—2010年,年均拆除建筑面积为6亿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7.8亿吨,占地19.5万亩。新建建筑面积6.7亿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3亿吨,占地7.5亿亩。总共年均占地27万亩。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稳定增长期,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据估算,新建建筑面积到2020年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建筑垃圾134亿吨,若单纯堆存将占地335万亩。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各类垃圾总量的30%—40%。各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建筑物废弃物的数量每年还呈上升趋势。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既节约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减少了环境危害,又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了双赢和多赢,对我国城乡面貌的改善、品位的提升,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清洁生产、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利国利民的一个新兴产业,一定会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