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这些砖雕均散见于市、乡明清时期的建筑中,市民俗馆的照墙,邵武市拿口镇清康熙十七年(1678)和大埠岗清咸丰七年(1857)的牌坊尚存,有的至今仍保留完好。上述工艺作者,多为木匠(雕匠)、泥水匠等民间匠人、艺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创作已经失传。
天津砖刻天津砖刻,天津回族民间艺术之一。兴盛于明、清。马顺清,回族人,生活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在此之前,天津砖雕业只是瓦工兼做的“细活”,俗称“刻花活儿”的,马顺清就是位刻花活儿的高手。道光年间,天津对刻砖的需求量增大,于是,马顺清就与赵连璧组织起一支回族青年的刻砖队伍,天津刻砖才成为独立的行业。
马顺清的作品气势雄浑,刀法朴实圆厚,并创造了“贴砖法”。所谓“贴砖法”就是在砖面上加贴一块小砖,以增加画面的空间。贴砖用的粘合剂也是马顺清发明的,其配制方法是:松香四分,黄蜡一分,研碎后和水搅匀,煮成黏液状,晾干后备用。需要贴砖时,先将两块砖的接触面磨平,然后将砖加热,再把粘合剂均匀地涂在砖面上,贴好后压紧,冷却后十分牢固。贴砖技术的发明,确立了天津砖雕淳朴、丰满、细腻的艺术风格。
砖刻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传统砖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砖刻根据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砖刻、激光砖刻等。中国雕刻家李福山的砖刻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