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能源消耗大国,而我国建材工业约占全国总能耗的9%,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3%,这其中墙体材料工业能耗约占建材工业能耗的23%,而砖瓦生产企业又是墙体材料中的主要耗能大户,节能潜力巨大。但在实际生产中,虽然“节能降耗”已经喊了很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也就是说一些企业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事情颇令人费解:如果说环保整治中的排污治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其整治难难在企业老板不愿意投入,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在以环境为代价赚取利润,没有大局观且很不道德,其背后有经济利益驱动的话,而在节能方面不投入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节能是赚钱的事情,既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原材料、人才、市场等条件趋于大同,而真正到最后的竞争胜出,可能决胜点就在于节能——在企业的制造理念、制造技术、制造工艺、设备改造等细节上谁更胜一筹。
现实中,企业老板为什么面对这样好的事情却无动于衷呢?是他们急功近利、是他们短视?还是他们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我认为这只是认知上的问题,很多企业负责人并没有尝到节能降耗的甜头,甚至以为把投资“节能”的钱省下来反而是一笔利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大批的砖瓦机械生产设备。其中某企业也派出了一个由企业老总、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团到外国考察,洽谈引进事宜。同样的生产线,一种是高档的1.5亿元,一种是中档的1亿元,还有一种是低档的5千万元~6千万元,高档和中档这两档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和效率基本差不多,所以有人建议买中档设备,花小钱办大事嘛,这很让前去购买的决策者们得意洋洋了一番,光这一项就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他们当初并不明白,一个公司的2种设备怎么会差这么多钱?差在哪儿?怎么会有这样的便宜让他们去占?一直到后来生米煮成了熟饭,设备开始使用,他们才渐渐明白,省下的5千万是治理能耗的投资,有的还包括治理排污的设备,是事关环保、节能、生态、维修安全的预备设备,而他们却把这一块扔了。这种创造一分的价值甚至用十分的代价都偿还不起的损失,让醒悟过来的决策者们后悔不已。
现在,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上,砖瓦行业整体上都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节能意识上,差距就更大一些(平均万块标准砖耗煤大约是发达国家的2倍)。其实改变过去错误的认知概念,行动上加大力度,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更可以给国家、社会、环境带来好处。换句话说,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何乐而不为。想想我们国家约9万家砖瓦企业,如果每一家企业都能从自身作起,砖瓦行业将有多大的节能潜力?我们有些企业老板从裁人上做文章、从材料上偷工减料、从工资上苛扣,一方面对不起消费者,一方面对不起辛勤工作的员工,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带来很多问题,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所以,砖瓦企业应该在设备改造、技术改造上下功夫,在节能降耗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够真正在保证质量、性能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企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