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有关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2009年2月25日,我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部分在京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现将建筑市场监管司王素卿司长在会议上所做的《创新管理,加强服务,促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总结讲话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
创新管理 加强服务
促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王素卿同志在《部分在京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的总结讲话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时间虽短,但开得紧张、充实。大家普遍反映,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关键时期,在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部组织召开这次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十分必要,非常及时。特别是今天上午陈大卫副部长委托李秉仁总经济师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勘察设计行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当前的新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这次会议的主题和讨论的内容,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另外,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四家单位,分别就企业改制、技术创新、工程总承包以及完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做了专题发言,对今天与会人员启发很大。随后,大家围绕会议确定的主题及研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发言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将认真归纳整理和研究,也将结合编写“十二五规划”之际,把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充分考虑进去。下面我把2009年建筑市场监管中涉及勘察设计行业需要重点加强的几项工作向大家做个介绍,供工作中参考。
一、关于做好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建设项目的市场保障工作
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国家将增加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同样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完成这么大的投资量,对于如何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为了保障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效益,建筑市场监管将按照“加强服务、依法监管、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增强服务意识,依法监管建筑市场,为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提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务,最近我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服务,保障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质量和效益的通知》文件,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建筑节能、环保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定建设程序,坚决杜绝以加快建设为借口,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行为的发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贯彻节能、环保要求,尤其在设计环节更要把好节能、环保关。
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要鼓励各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建立重点项目快速审批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工程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调查研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四是要依法加强监管,要继续加强对企业资质、人员资格、招标投标、合同备案、履约管理、施工图审查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确保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关于着力解决勘察设计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
当前,勘察设计市场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招投标市场行为不规范、不适宜,主要表现为评标方式方法不适宜,评审质量不高;设计方案知识产权未得到有效保护;招投标成本过大,与项目收益不匹配;业主盲目追求境外设计、片面求洋,以及重商务报价、轻技术方案优劣、忽视节能环保要求等。二是工程勘察市场比较混乱,表现为勘察单位资质挂靠,压价竞争,提供虚假勘察和试验资料,市场信用缺失,经济效益低下等。为此,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设计招标投标的监管。首先是建筑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去年3月,我部颁布了《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该办法从适应建筑设计招投标特点以及如何保证设计质量出发,对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遵循的基本原则、投标文件深度、评标方式方法、知识产权保护、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管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各地的建筑设计招投标管理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工作,通过选择2—3个城市,重点督促,形成示范效应,推进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工作。另外是工业项目的招投标和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目前我部还正在研究过程当中,这是一项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管理体制的问题。根据现行的管理体制,现在的工业项目招投标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办法。我们计划研究制定一个指导意见,以规范设计招投标管理。另外,为更好地推行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现在我们想先从建筑幕墙工程,消防工程等几个专业一体化着手,探索制定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办法。
二是加强工程勘察市场的监管。勘察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尽快修订出台新的工程勘察资质标准,适当提高资质门槛,细化考核指标,补充和完善钻探、测量、土工试验、水文地质等必需的专业人员配备要求,保证企业在市场准入的基本能力水平,同时引导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促进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发展。其次是尽快启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制度。通过落实个人执业责任,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切实保证工程勘察质量。我部准备今年6月份颁布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暂行规定,9月份正式实施岩土工程师执业。前一段,我们没有很快实施这个制度,主要是考虑个人执业和企业挂钩的问题,注册人员数量和企业挂钩有一点不匹配,担心实施个人执业可能会影响很多企业进入市场。但若长期不实施,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如部分通过考试的人员,等到退休还没有执业。为此,我们在制定暂行规定中设立了过渡期,对过渡期内进行了特别的规定。第三各地可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做好勘察市场专项治理。重点要在压价竞争、资质转包和挂靠、虚假钻探和试验等方面加强专项检查,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实施治理。
三、关于推进建筑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
为推进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法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如对建设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约束不足;工程总承包法律地位不清;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也比较原则,缺乏操作性等。我们准备抓紧研究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条例》等法规,目前,这两项法规已经在部里正式立项,争取在五年内制定出台。刚才大家提到的许多问题,我想在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里面可以通过有关条款加以明确,通过立法来解决。
二是推进个人注册执业管理制度,落实专业人士执业责任。我国从1995年实行注册建筑师开始至今,建设领域个人执业制度建立已经有十年多了。现在陆续启动的注册专业已经不少了,有的考试,有的已经注册了。但目前真正执业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截至去年年底,已执业人员仅占取得资格人员总数的16.57%,数量很少,制约了个人注册执业制度的健康发展。另外,人证分离、挂靠注册、证书和印章由单位保管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我们要加快执业进程,尽快实施执业签字制度,以落实个人责任,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为此,我部决定今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制度必须实施,对于电气、化工等几项基本满足注册的专业也要尽快实施注册。同时,为进一步明确注册人员的职责和责任,我们还将出台相应的签字签章目录、执业范围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
三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2008年1月,我部正式开通启用了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目前已经公布了近500条不良行为信息,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去年年底,全国诚信信息平台通报了40多家拖欠工程款的企业,社会反响很大,一些企业也反映,被曝光后在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这说明失信惩戒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但这还不够,下一步,我们要建立正常的报送机制,规范和明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发挥诚信机制作用,逐渐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积极利用已公布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和支持,对失信行为给予惩戒,逐步健全有效的诚信奖惩机制。
四是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是规避、转移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部前两年已经开始在厦门和深圳进行试点,并准备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并同时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引导工程担保和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行业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工程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80年代初,由计划经济下设计费国家核拨到进行收费试点,再到目前全面实行设计收费,勘察设计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已从1980年的3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40万元,增长了10倍之多,尤其是军工、冶金、建材行业达到了100余万元,增长了30倍以上。总的看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营业收入、利润、应交所得税、人均营业收入以及完成任务等硬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这些年,我们在技术上也有很多的创新和提高,建成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工程,如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工程,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问题也不少,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服务功能还是有退化的趋势,特别是有些进入企业集团的,单纯为业主提供某一方面的服务。从我们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来看也是不平衡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有增大,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增加不多,行业信用不足等。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关注的。关于行业发展,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行业发展的战略研究。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勘察设计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高智力集成的行业。我们拟组建勘察设计行业战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和行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咨询,以提高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我们希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制定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并指导实施。
二是要加强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政策研究。要继续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工作,尽快出台相应的合同管理办法和招投标管理办法,通过培育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进一步调整勘察设计企业的经营机构,增强综合实力。我们近期有三个重点课题在研究,为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分工机制的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目前勘察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分工机制,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其次是建设项目投资方式和组织实施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方式和组织实施方式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出台更加合理的投资方式和组织实施方式为业主服务和为投资体制服务。第三就是建设业发展的投资研究。
三是要支持企业加强中外合作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几年来,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对外承担工程总承包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已由1979年的3000万美元的劳务分包发展到2008年的566亿美元的以技术和管理为依托的工程总承包。但目前以设计咨询为龙头“走出去”进展较为缓慢,一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主要是依托大型施工企业联合参与了境外一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真正以设计咨询带动“走出去”项目还很少。为此,我们要积极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意见,大力促进技术和管理输出为主的对外承包方式,改变以往对外承包主要依靠劳务输出的运作模式,对依靠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为主的对外承包商在信贷、保函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增强其国外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四是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勘察设计是落实设计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投资运作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对提高投资效益、优化重大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而勘察设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设计理念的先进与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勘察设计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要从市场需要出发,培养专业带头人,提高勘察设计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我国勘察设计人员在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五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积极支持各级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我们要依靠行业协会利用行业自律机制,做好诚信行为记录、信息发布和信用评价等工作,共同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目前政府是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主要还是对在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诚信。将来要逐步加强和推进行业协会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制定相应的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监管。
最后,我想对在座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有关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要切实起到各行业专业排头兵的作用。今天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中,有11家取得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综合资质是为我国大型设计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跨行业发展和工程总承包提供的一个平台。根据现在的资质审查情况看,整体发展比较正常,有很多公司取得了综合资质。希望这些勘察设计企业充分利用好综合资质这一平台,抓住机遇,夯实内功,注重企业诚信管理,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大力向国际通行的工程公司方向发展,并积极参与国内外高端技术咨询市场竞争,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进一步提升对外承包工程水平,在企业发展和企业诚信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
二是希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要坚持以技术统领设计的发展。继续加强技术研究,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希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要关心并积极促进行业发展。作为大型企业,要注意总结发展中的问题和经验,积极参加行业活动,关心行业建设,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在维护市场秩序与环境,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进设计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设计产品乃至提高设计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志们,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是我国建设领域技术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政府委托的社会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和行业标准规范编制任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蓝图的绘制者,是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为我国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文号:建市设函[2009]33号
颁布日期:2009-3-17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