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古窑烧制古砖瓦让古建筑重焕新生

   日期:2015-12-30     来源:网络    浏览:376    评论:0    
核心提示:叶增伟和两个老师傅在烧窑场。金东区曹宅镇的东陈古花瓦厂,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几家古砖瓦厂之一,在窑场规模和配件丰富性方面,称


叶增伟和两个老师傅在烧窑场。

金东区曹宅镇的东陈古花瓦厂,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几家古砖瓦厂之一,在窑场规模和配件丰富性方面,称得上数一数二。这里的古砖瓦制作及烧制技艺,即将成为市级非遗项目,49岁的窑场主人叶增伟也成为非遗传承人。

兜兜转转,重回烧窑路

“砖瓦的制作和烧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秦汉时期。由于历史久远,现在懂这个的已经不多了。早在130年前,我的祖宗就开始烧窑了。”叶增伟说,上世纪20年代,他的祖父叶洪有就掌握了古砖瓦制作及烧制技艺,并当上村里那座窑厂的窑头。祖父老了以后,父亲叶明汉得到手把手的传授,窑场从集体所有到承包单干。他也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对古砖瓦制作方法及烧制技艺有相当的了解。

叶增伟说,虽然生在烧窑家族,从小耳濡目染,但是年轻的他并不想干这烧窑的手艺,而是一心想去外面闯荡。脑子活络的他,做过泥水工,开过拖拉机,种过藕,贩过葡萄,甚至还在江北飘萍路上开了金华第一家洗车店———那是1992年。1994年时,他承包了古子城一幢仿古建筑的盖瓦业务,得知当时用的筒瓦、板瓦等配件都是从苏州那边进的———而金华在这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似乎无意中埋下了重操祖辈旧业的种子。

机会很快就来了。1998年,在一次承包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叶增伟发现曹宅东陈村附近有两座废弃的窑址。“第一眼见到,就感觉虽然窑顶塌陷了,修修还能用,荒了怪可惜的。”别人可能看过也不会在意,叶增伟却立即产生了烧窑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经过前期的调研,他当即承包了窑场及周边的土地,经过几个月的翻修,当年就让废弃多年的古窑焕发第二春。“而且,我还把当年窑场里干活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请回来。”

古窑古技,烧制好砖瓦

叶增伟的烧窑场,就在03省道边。走进去,里面堆满了城墙砖、兽纹、翘角、滴水花檐等古建筑构件,至少有上百个品种。像古砖古瓦等,很多都是等着运走的,也有少数是以前做的古建筑的备用或候补。“这几个是天宁寺的龙征纹,特别大;那些是保宁门的城墙砖,又长又厚;那边那堆是侍王府用过的兽纹……”叶增伟对堆在场内的每一堆古砖古瓦古配件,它们为谁而制、派什么用场都了如指掌,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他的心血在里面。

烧窑场内有一座瓦灶屋,是办公与生活区,外面的建筑风格就是仿古的。青砖、简瓦、板瓦、勾头、滴水等各种花色的用材,杂糅在同一幢房子上,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产品做形象宣传。

叶增伟介绍,烧窑的大致流程是不会变的,只是部分工序用了小型机械制作,以代替人力提高效率。但大在制坯、装窑、烧窑、控火、闭窑、出窑等环节,严格恪守了祖辈们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门技艺的原汁原味,就连烧火都用木头或废柴,不用煤电。“当然,要烧出好的产品,其实还跟我用的窑也有很大关系。”

今年64岁的陈新田和70岁的陈钉炉,都是烧窑场的老工人了,至今干起活来得心应手,老当益壮。陈新田从20岁开始就在窑场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的烧窑经验。“窑室加大,火焰就更旺,坯体充分烧熟,烧制出的成品能结实坚固、温润饱和。”陈新田说,烧窑的损耗率很高,可能有时人家定做一个配件,他们需要多烧三四个,再从中挑选最好的,这样质量才有保证。

存心一处,修复古建筑

虽然烧窑场刚开前几年,生意一般,某种程度上,这与窑场产品单一、研发能力单薄有关。但叶增伟觉得古建筑修复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如今,古窑场开办15年了,叶增伟的产品已经遍布省内外有古建筑的很多城市和景区,很多都是让他备感自豪的工程。

“一开始,我们的东西比别人便宜,质量又过硬,特别是做了绍兴的几个项目后,在业内有很多老顾客,很多都是相互推荐的。”叶增伟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除了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甚至海南等地,很多古建筑都有他们的参与。像绍兴周恩来故居、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及兰亭等,衢州府山公园与步行街、天台国清寺、金华黄宾虹公园和古子城周边很多古建筑的修复,都采用了他们的产品。全国各地,甚至韩国、日本,经常有电话打来联系,但很多地方考虑到运输成本,最后还是放弃了合作。

叶增伟说,目前我国砖瓦业呈现多元化格局,一方面机器制瓦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传统的砖瓦工艺正日渐失传。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热的兴起,仿古砖瓦又有了市场,在文保单位、祠堂、庙宇、园林及古村落中都能寻觅到其身影。一些房地产项目中式风格建筑越来越多,包括一些饭店(特别是农家乐)、茶楼等装修都用到古砖瓦及配件,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接触的古建筑越来越多,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东西都是按特定要求定制的。”叶增伟颇为自豪地说,2006年,市区古子城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保宁门遗址。当时重建的城砖墙等材料,都是他提供的。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被用到侍王府、黄大仙、八咏楼、天宁寺、城隍庙等文保单位的修复中,那种幸福感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这些默不作声的仿古构件,能让残缺的古建筑得以保存,焕发新生。古砖瓦制作拥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我这些年做的,也算是为我国的文化旅游事业出力了。”

叶增伟透露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接下来,他将进一步扩大古青窑及烧制技艺在地方的影响力。他有一个设想,从古青窑及其烧制技艺的艺术特点、文化风格、传承基础等方面进行调研、准备,在窑场边上筹建一个古砖瓦博物馆(或陈列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