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污水处理装置纷纷上马,城市污水处理率极大地提高;一边是伴随着污水处理而产生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病原菌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泥被随意倾倒或简单填埋,造成新的更为严重的环境"二次污染"。这样的咄咄怪事不仅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大量存在,而且至今未被引起重视,予以解决。
长三角,污泥"堆积如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也相应增加。截止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
这是日处理污水24万吨左右的萧山污水处理厂用来堆放污泥的临时填埋坑,这个占地3亩的填埋坑2个月就已经基本填满。目前该厂正另外建造占地几十亩的填埋坑。 |
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已达600多座。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每天也有大量的污泥被产生出来。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数年内,我国城市污泥排放量每年都将达到840万吨左右(干重),占我国固体废弃物总比重的3%强。
城市污泥排放在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根据江苏省最新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江苏全省13个省辖市的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污泥为217834吨,其中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常州、苏州三市的产生量,已占全省总产生量的76%。而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每年产生的污泥超过50万吨,其中光上海市一天的污泥排放量就达七、八百吨。
这些污泥都到哪儿去了?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今年8月,记者驱车来到杭州萧山区,远远地站在萧山区污水处理厂外就感受到了阵风吹起的泥尘和难闻的臭气,只见一车车的污泥源源不断地被蓝色的大卡车运出,记者尾随着运泥卡车来到堆泥的地方,这是一个人工开挖的大坑,大约有100多平方米,一车车的污泥就是被倒进这个大坑中的,只见黑呼呼的污泥已经快要填满了,整个填埋坑蚊蝇飞舞,在杭州异常燥热的天气下恶臭难忍。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个填埋坑是春节期间开挖的,而四个月后的现在就已差不多快填满了。
经过与水分离处理的污泥仍然含水量大于80%。 |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四个月前这些污泥都被直接运到郊外的田地倾倒,由于污泥中带有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致使渗漏的污泥流入周边的养殖用地及农作物耕地,导致附近遭殃的珍珠养殖户以及农户们的强烈抵制,为此污水厂在给当地农户做出相关赔偿的同时,只好将污泥堆放在厂区之内。面对即将满出的填埋坑,厂长满面愁容:今后,这些源源不断产出的污泥堆放到哪里去呢?
为污泥发愁的岂止萧山污水处理厂一家。居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泥无处堆放,只好在厂区东侧临时建设了一块堆放场地,十年来已堆放了十几万吨污泥(约14万立方米左右的容量),象一座山一样。因降雨,这些污泥的渗透液又会对钱塘江产生一定的污染,常常被环保部门课以重罚。更危险的是,由于今年地下水位偏高,该临时堆场不仅面临饱和,还随时有可能发生坍塌等安全和污染事故。愁得该厂负责人脸色发黑,在最近上海召开的一次招商会上,他对记者说,宁可倒贴5000平方米的场地和一定的补助,希望有能人前来消化这些污泥!
简单填埋,是目前所有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泥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目前,填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付费给垃圾填埋场,由垃圾场填埋处置。且不说昂贵的运输和堆放成本,即使作了脱水处理,污泥的含水量仍超过80%,不易堆放,会给垃圾填埋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即使付费,许多垃圾场还是将污泥拒之门外;另一种是自己置地挖坑填埋,这不仅成本更大,而且还极大地浪费土地资源。据专门处置污泥的杭州中威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国庆说,一个日处理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约产生200吨污泥,像一个小小的萧山每年就要100多亩土地来堆放填埋污泥。杭州市最大的四堡污水处理厂和七格污水处理厂,目前每天排出约600吨污泥,这将需要用多少土地?而这还是一年的土地用量,对于土地资源本来就已经趋紧的整个长三角来说,又有多少土地能被用来放置污泥呢?!
随意弃置、倾倒,造成严重"二次污染"
由于自己置地堆放成本太高,有的污水处理厂为了节省运行费用,随意将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泥外运和倾倒,致使"二次污染"现象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极不安全隐患。
运送污泥的卡车正在装载源源不断产出的污泥。 |
位于扬州东郊的汤汪污水处理厂是扬州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污水能力18万吨,每天有数辆污泥运输车进出处理污水沉淀的污泥。据知情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王保辛副研究员说,汤汪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污泥以每车150元的价格交给扬州广陵区环卫局处理,这150元包括给广陵环卫局的运输费和污泥堆放到垃圾处理场所需要的费用。王保辛告诉记者,实际上污泥不作干化处理,垃圾场是不会接收的。
那么,这些污泥都运到哪里去了呢?运泥的司机一句语道破天机:我们怎么会把污泥运那么远,还不是就近找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堆放或者倒进附近的河塘里。据了解,污水厂建好不到两年时间内,离污水厂不远的几个池塘都已填满了。
这样的情景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也经常可
铲车正在处理大量产出的污泥。 |
以看到。在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的是更大规模的污泥排放。中午时分正处于休息状态,但是从地面的车胎痕迹可以看出运输同样的频繁。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司机介绍,七格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污泥都由我们运送到钱塘江上游的富阳市的山沟里直接倾倒。七格污水处理厂占地660亩,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55万立方米,日产污泥300多吨,这么多的污泥每天就这样被任意地堆放到郊外。
从江苏省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是通过"污泥浓缩--脱水--外运",然后集中弃置或填坑。也有的随意倾倒占用大量土地,或直接堆放在旷野中堆积成山。更有不作任何压滤处理直接排入江河的。这种不规范的处置方式,一方面因污泥中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另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寄生虫卵和病毒,易传播疾病和传染病,给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很大威胁。由于未采用任何污染防范措施,致使污泥中的有害物质经过雨水侵蚀和渗漏,不同程度污染了地下水环境,这对以地下水为生活水源的地区来说,带来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威胁。据联合国环境署调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
用污泥制砖技术制造的多孔砖,其硬度、牢度优于现有红砖,并且对人体无害。 |
0多吨,不算严重缺水的国家。但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许多水源因污染而不能饮用,使我国成了一个严重缺水国家。尤其在号称"江南水乡"的长三角地区,60%以的上水源已被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缺水型"地区。
污泥不加处置随意倾倒,还破坏了生物链和生态环境,尤其对江河湖泊造成的严重污染,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害。2004年9月2日,成千上万条死鱼浮现在浙江绍兴越城区鱼场600亩的水域,总损失达20余万,经查死因不明。在此之前,浙江省的慈溪、绍兴、余杭等地已连续发生多起死因不明的大规模死鱼事件,环保部门都没有检测到当地有企业排放污染物,只能猜测是水源性的面污染。而这种面污染除了工农业直接污染外,污泥的二次污染不能不说是罪魁祸首之一。
2004年年12月23日至2005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围垦七工段的万亩鱼塘也接连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据萧山区渔政管理站初步统计,截至2005年1月12日晚上,共有7家养殖户的近4万公斤黑鱼相继死亡。在发生死鱼的养殖户中,损失最大的是姚官兴,他家鱼塘的6万多条黑鱼全部死光,经济损失达50多万元。据当地环保部门检测,这起不明死鱼事件可能是由污染水源所致。记者为此采访了萧山区环保局举报中心负责人,他说:"死鱼鱼塘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水质污染很严重。"但上游未发现企业排污,污染源可能是沿江的综合污水(即水质的面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不排除污泥的二次污染),他认为要真正确定引起本次死鱼事件的直接责任有一定难度。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污水处理厂本来是为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如今却成了污染源之一;一边治污,一边却在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悖论"?据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博士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污水处理界普遍受到"重水轻泥"倾向的影响,对污泥对环境影响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应国庆正在介绍污泥制砖的技术,可是这项可以根本解决污泥二次污染的技术至尽未能推广和投入运行。 |
,致使我国在污泥处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严重缺乏专门的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只征收污水处理费,而未开征污泥处理费,许多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往往不考虑同时建设污泥处理装置,全国建有污泥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厂只有不足1/4!而且由于征收标准过低,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连维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都有困难,谁还来承担污泥处理的责任?因此,污泥处理已成为一个极其脆弱的薄弱环节,许多污水处理厂有意无意之间,只能将污泥处置的责任旁置。
其二,现有管理体制不利于解决城市污泥处置。现有管理体制存在最大问题是污泥处置责任主体不明和污泥监管严重缺位。污泥处置责任主体不明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是为政府服务的附属实施机构,无法独立承担有关责任;二是忽视污泥排放的监控监督。与污水处理的监管相比,政府对污泥处置监管严重缺位,污泥处置缺少系统规划,而各个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未涉及污泥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使得污泥处置无章可循,完全处于一种混乱与无序状态。另外,偏重与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不从本地实际出发,盲目引进处理装置,结果由于建成后运行费用过高而被闲置。
占地有660亩的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55万立方米,运输卡车正在装载产出的大量污泥,而据运输队司机介绍这些污泥每天被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富阳农村山沟中直接倾倒。 |
其三,现有运营机制不利于解决污泥处置问题。虽然国家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建设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仍由政府对其进行垄断性经营,民营企业很难涉足其中。因此,污泥处置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解决,不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推动作用,难以促使污泥处置产业化的发展。
其四,污泥处置立法明显滞后,相关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置产业刚刚起步,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体系很不完善,对污泥的处置工艺、标准尚无统一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泥处理企业进行客观评判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与污泥处置相关的标准仅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三项,已不能满足要求,更起不到控制污染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湿污泥约900万吨(含水80%),可是有污泥无害化处理装置设施的投入占总投资比例通常只有2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50~70%,投入不足是制约后期污泥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未来10年内是我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的时期,全国将建成上千座污水处理厂,届时污泥排放量将是现在的7-10倍。因此如何合理处置污泥,做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产业化的处理目标,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和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一是要加大投入,适当开征污泥处理费,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投资者尤其是民营资本介入此领域;二是加强监管,实行政企、政事分开,明确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中的主体责任;同时尽快制定系统、科学的污泥排放标准,使得污泥排放有章可循;三是加快编制规划,促进污泥处置产业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