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一定要慎重!中小断面隧道窑操作“十忌”

   日期:2016-09-06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129    评论:0    
核心提示:一定要慎重!中小断面隧道窑操作“十忌”
一忌进车无常

有的窑未能做到按时进车,有时一小时进几车,有时几小时不进一车,造成焙烧曲线变化无常,体现不出隧道窑的“定点焙烧、稳定传热”的先进之处。



二忌用闸无谱

隧道窑不是轮窑,在其他因素未变的正常情况下,闸的提法一旦确定后,无须再动。但有的厂一个操作工一个提法,三班三种做法,频繁动闸,造成火焰“无所适从”。



三忌湿坯入窑

有的厂将含水率高达10%以上的湿坯体送入窑内,其结果:增加了排烟设备负担;当烟气中水分到达露点时,坯体回潮软化,导致湿塌;在遇高温水分急剧蒸发时,造成坯体爆裂。



四忌砂封缺砂

自1751年发明隧道窑之后,长达130年未能用于生产实际,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解决窑车上下空间的密封问题。知道发明砂封后,隧道窑才得到推广应用。砂封槽缺砂必然造成窑车上下漏气。有的部位冷气上窜,促使窑道内温差扩大,底部制品欠火;有的部位热气下窜,将窑车金属构件烧变形,烤焦窑车轴承润滑油。



五忌窑尾掏车

有的厂为了提高窑的产量,不惜采用“拔苗助长”的办法,缩短进车的间隔时间,逼迫烧成带向冷却带偏移,与此同时,在出车端掏出3~6辆窑车。这样做等于截掉一段窑体,使焙烧曲线变陡,火温大起大落。升温快时,砖坯表面急剧玻化,其内部产生的气体无法透过高黏度的熔体逸出,致成“面包砖”;降温时,窑内未充分冷却的高温制品强行拖到外界遇空气急冷,不但会导致制品裂纹,而且要散失不少热量。



六忌火眼敞口

有的经常将烧成带始端的一些火眼盖打开,向窑内灌入冷空气,以达到阻碍火焰前进的目的;将烧成带末端的一些火眼盖打开放掉一些热气,以达到避免制品过烧的目的。前者增加了排烟风机负担,后者多耗了热量。凡能平衡生产、严格管理的厂就无须采用这种多秏能量、搅乱既定焙烧曲线的做法。



七忌窑门不严

窑门翘曲,四周漏风,增加了排烟风额外负担,牵制了火焰前进,有的在进车时,动作迟钝,窑门开启时间过长。须知,此时排烟风机基本上排除的全是进车端来的冷空气,火焰处于停顿状态,因而,削弱了窑的生产能力。从计算得知,有些厂由窑门漏入冷空气高达废气总量的40%。减少窑门漏气的根本措施是设置进车室,即在进车端设双层门。



八忌投煤违规

凡需外投煤的,应做到勤投少投,看火投煤,以求煤的完全燃烧。有的偷懒省事,一次投煤量很大,投煤间隔时间很长,造成初加煤时氧气不足,燃烧不畅,而在长期间隔中又不能保持火度平稳上升,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影响窑的产量和制品质量。


九忌热车淋水

有的砖厂采用隧道窑一次码烧工艺,因湿冷坯体码在干热窑车上,底层坯的底面被烤急剧失水收缩,造成开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在扯面上淋水。某厂每台窑车约淋水30kg,每天进窑的车数为32辆,如按蒸发1kg水热耗1000×4.18kJ计算,一天多耗热960000×4.18kJ,折137kg标煤,一年多秏标煤约50t。且窑车面在高温和骤冷的反复作用下,耐火衬砖的寿命大大降低。显然此法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窑车数量,让它冷却到一定程度再使用。



十忌检坑堵塞

检查坑道的作用:1、存放漏至车下的煤渣、碎砖等(燃煤隧道窑的检查坑道每隔15天左右需清渣一次);2、便于检查和处理事故;3、平衡窑车上下风压。根据通风量等情况的需要,可在合适的部位设置挡门、挡板,但不能全部堵塞,否则,无法下人清渣和处理事故,同时车上热气会大量流窜至车下,损坏窑车。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