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烧砖人的“三知”

   日期:2016-08-21     来源:网络    作者:袁东海    浏览:215    评论:0    
核心提示:孔子在《论语·尧曰》提出人要“三知”,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至理名言,讲述了人生在道德、知识与品行全面成长的整个过程。关于“知”的论述很多,“先治先明”,“后知后觉”,“后知不足”等等。这里不罗列了,借鉴名家的箴言,作为一个烧砖人我想说的是烧砖人的“三知’:前知、后知和不知。

孔子在《论语·尧曰》提出人要“三知”,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至理名言,讲述了人生在道德、知识与品行全面成长的整个过程。关于“知”的论述很多,“先治先明”,“后知后觉”,“后知不足”等等。这里不罗列了,借鉴名家的箴言,作为一个烧砖人我想说的是烧砖人的“三知’:前知、后知和不知。


一次在某砖厂现场讲完课后和大家交流,解答问题,所有提问都是“当砖出现××××问题时怎么处理?”这类话题。总结完后,我感触很深,说:大家为什么不问我——如何避免出现问题、如何烧好砖哪?为什么不学“先知”而学“后知”哪?


不知:当砖出窑后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这时还不知道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不知”; 当产品质量问题出现后,采用追溯的办法回头查找原因,然后进行纠正和完善,是很多砖厂常用的管理方法。找到问题所在,就不是“不知”了吧,答案是:还是“不知”!虽然找到了原因,亡羊补牢,但造成的损失已成事实,没有弥补的机会了,所以,这种工作方法还是“不知”。这种“不知”的后果不是我们愿意承受的,所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砖的方法不可取。

后知:当窑炉出现异常高温时再采取措施,虽然减少了损失,但这种方法也不能归纳到“后知”范围内。因为高温已经出现了,降频、打开投煤孔、快速进车这些措施只是纠正已经犯下的错误,看似措施得当,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大,但一番折腾下来,窑炉的热工制度已经紊乱,要想恢复需要很长时间来调整;高温对窑炉的损害已经形成,只是我们无法直观看到而已。

烧砖人的“后知”是指:当上游工序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时,在本工序提前拿出处理方案,防止损失产生或扩大。关键点是:提前预知和处理措施得力。例如:当原料热值超出隧道窑烧结承受范围时,提前采取减垛、稀码、放热、备空车等措施,保证隧道窑热工制度稳定、窑炉不受高温损伤、产品质量不受影响,虽然产量低了一些,但整体的损失很小。

“后知”和“不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问题层出不穷,是砖厂最头痛的问题。曾经有砖厂管理人员抱怨说:砖厂就没有消停过,不是这事就是那事,顺当不了三天,准出毛病。这也就是为什么砖厂管理和技术人员很关心“出了问题怎么办”的话题,根源在于我们采取的是“后知”和“不知”的管理方式导致的。


先知:“先知”是砖厂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经验教训堆积出来的管理方法。一套“先知”的管理经验是根据砖厂的设计、工艺、设备、原料、窑炉热工等基本情况,制定出符合砖厂实际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操作规程,并不断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等一系列生产技术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把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落实到每道工序,并严格监控,是预防性的控制。“先知”管理的关键点为:正确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例如:对原料破碎工序的管理,可以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其内容包括:产量、热值、颗粒级配、水分、杂质五项,并将各项指标具体量化,以此控制破碎工序产品质量,这些指标也是对破碎工序的考核依据。之所以对原料进行五项控制,是因为每一项指标都直接影响下道或下下道工序:产量低影响陈化时间,严重时影响正常生产;热值不稳定影响烧结,严重时影响产品质量;颗粒级配和杂质是产品质量缺陷的最大隐患,从成型到烧结工序都有很大影响;水分影响陈化效果及成型、干燥等。所以对泥料的考核管理是奠定后续工序的基础,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偏差,都会在后续工序中给生产造成障碍和损失。“先知”的管理内容还包括问题处理办法,一旦某一工序的产品质量指标超出工艺承受范围,要拿出可行的弥补方案和措施。例如:当原料热值过高或过低时,可调整下班原料配比热值对应,在取料成型时采用平衡取料法来调控。

砖厂生产和技术管理需要一个“明白人”,这是很多行业人士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这个“明白人”的作用就是“先知”。“不知”和“后知”都是由于上道工序出现问题,而后不得已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是被动的管理方式,这时的工作重和精力大都耗费在如何处理问题上面,长期以往,就会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狼狈局面。提前预防,关关控制,采用“先知”的经验和管理模式是砖厂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摆脱作坊式生产的被动局面的最终目的。 

“先知”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最终体现在每个工序、岗位和员工肩上,是砖厂经营、生产、技术管理者需要思索的课题。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三讲:"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这段话解释了知、觉、悟的关系,诠释理性和感性对人的主观影响。借鉴到我们砖厂的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从“不知”到“后知”,最终达到“先知”的历练。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