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住宅产业化的深圳模式

   日期:2012-1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王    浏览:238    评论:0    
核心提示: 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住宅产业化而言,不同的城市精神造就了不同的探索与实践模式。11月末,新晋全国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济南,组

 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住宅产业化而言,不同的城市精神造就了不同的探索与实践模式。11月末,新晋全国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济南,组成了一支由副市长带队的主管团队,开始了住宅产业化专项考察与交流之旅,第一站———深圳。而此前1个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首场全国住宅产业化高层培训,同样,第一站———深圳。

  事实上,再往前追溯,早在住宅产业化概念尚处萌芽期的2006年,深圳便首开历史先河,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自此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

  回溯这条镌刻数个“第一”的住宅产业化之路,不难发现,在先行先试、勇于革新、实干“拓荒”的城市气质下,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深圳模式”。

  机制创新——自上而下的引导力

  特区独有的制度情怀,不仅培育了住宅产业化滋长的乐土,更赋予了其破除约束、机制创新的魄力。

  2006年10月28日,对于深圳所有致力于住宅产业化的践行者而言,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由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领衔的论证团队,一致通过了“深圳市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的申请,全国住宅产业化的试点使命首次授予了一整座城市。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安向《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深圳便率先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建设口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的14个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2003年更成立了专门的住宅产业协会;2008年1月,专门的行政机构———深圳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正式成立;至2009年政府“大部制”改革后,改由人居委负责拟定政策与标准,市住建局负责具体实施。

  机构的架设也拉开了深圳住宅产业化自上而下、强力引导的大幕。几年来,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圳明确了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以政策支持、标准建设、示范带动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

  得益于特区特有的立法权,2006年,深圳市人大通过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此后,《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方案》、《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深圳市建筑工业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构建起了互为衔接的标准体系;一批国家级、市级试点示范遍地开花;住博会、市民体验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极大地提高了公众与行业认知。

  当行业逐渐形成“保障房是住宅产业化良好契机”的认知时,由于大胆决策、提前谋划,深圳已经迎来了保障房实施住宅产业化的“收获”:侨乡村、深云村等集成应用了多项产业化技术;龙悦居三期首次在21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上大面积应用产业化技术,其工业化设计还获得了2011年全国首届保障房设计竞赛金奖;并与聚龙山保障房一期双双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深圳的价值或许还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行业“政府引导”的呼声下,深圳提供了一个看得见的样本,即制度的作用有多大,政府如何发力,形成自上而下的引导力,这对于住宅产业化而言,无疑是兼具普适性的、难能可贵的意义。

  市场应变——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在2011年7月举行的深圳房地产年会上,万科、招商、卓越、花样年等大型房企首次旗帜鲜明地声明,要将推进住宅产业化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以住宅产业化为手段,向社会推出高品质、低消耗、循环利用率高的住宅。

  领头企业的背后,是在深圳式的开放与包容下,孕育出的生机勃勃、锐意竞争的商业市场。在这独具活力的商业氛围下,最微妙的市场变化也能催生一大批敏锐的企业,住宅产业化的趋势信息更是早早吸引了一大批眼界超前、敢于创新的企业,并最终演化成为深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万科,这个目前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早在上世纪末便开始了其住宅产业化的研究与探索,并于2007年挂牌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万科在回顾其路径决策时曾做过分析,当销售数量逐年翻番时,传统住宅建造方式带来的住宅质量问题必将呈几何式爆发,甚至决定企业生死。因此,2010年,当万科成为国内首个销售额破千亿元的航母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时,其领导团队更多次强调:住宅产业化是万科未来发展的惟一出路。

  由此,住宅产业化成为房地产行业破解数量与质量、销量与品质难题的关键词,更与企业战略、行业发展紧密相连。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