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陕豫郑州“对话砖瓦”

   日期:2012-12-03     作者:听听海    浏览:97710    评论:0    
核心提示:  来自陕豫两地的30余位知名设计师和作家会聚郑州,展开了一场关于“对话砖瓦——建筑元素与社会情感”的对话。 “如今城市已成

  来自陕豫两地的30余位知名设计师和作家会聚郑州,展开了一场关于“对话砖瓦——建筑元素与社会情感”的对话。 “如今城市已成为水泥森林,将砖瓦这种民族元素融入现代建筑,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忆。”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丢掉传统是种悲哀
  在郑东新区别具特色的瓦库茶馆,来自陕豫两地的30余位知名设计师和作家围绕“砖瓦”各抒己见。
  河南省原文联主席、作家南丁结合自己成长的记忆,认为“有瓦的年代,也有亲情、友情的相伴。有了水泥森林以后,这些都消失了。”南丁说,砖瓦勾起了他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家在安徽淮河旁边,家里面有三间瓦房,一个小院,一家人都很快乐健康,后来到开封,住集体宿舍,也是瓦房。而现在的郑州是完全没有瓦,然而,住在一个楼里,住在上下楼层,都互不往来,大家说不上一句话。
  砖瓦曾是城市建筑的主旋律,然而在钢筋水泥灌注的现代都市里,砖瓦几乎踪影难觅。重提砖瓦,与会者意在通过砖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演化,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孙荪表示,中国人常说“秦砖汉瓦”,言下之意,砖瓦是民族符号,是中国元素,也是中国文化,它应该在现代建筑中得到更多的传承。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直言:如果一个民族传统的东西失去太多,或者是基本都失去了,那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与会者普遍认为,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从砖瓦开始,所有的生命活力都依附于社会情感,二者密不可分,互为作用。如今,我们在传承的层面上创新,在构造中创新,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多一些砖瓦传统的元素,构筑建筑的血脉和文脉。
  陕西文化学者肖云儒称,中国历史经历了朝代更迭,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也转换了多次,但是“瓦”作为一个符号,没有变,它以固有的静态形态联结了历史动态的发展。从这个意义讲,瓦是一个联结。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文艺评论家李星说:“在现代的建筑风格中,复古和时尚并不矛盾,砖瓦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解决钢筋水泥城市所面临困境的一个重要出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傅强称,砖瓦在今天的大建筑里面,有相对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大体量的建筑,然而“瓦”这种材料的本身,将记录和唤醒了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因此作为一种对传统的寄情方式,瓦的传承和发展将会更多体现在空间内秩序美感的构筑上。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