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其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被认为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突破口,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引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可再生能源:德国发展的新目标
2011年3月日本地震之后,德国政府对核能进行了重新评估,并于2011年6月确定了加速退出核能,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政策。为此,德国经济部、环境部和科技部等部门于2011年9月联合颁布了德国第6个能源研究计划,重点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能源存储技术和电网技术改进等方面。德国联邦经济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长期能源转型战略,规划了未来40年德国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
德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间,共投入35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德国政府还建立了“能源—气候变化基金”专门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该基金已于2011年1月开始运作,预计至2014年,德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研究的资金将有80%来自该基金。从2013年起,该基金将每年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3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律法规涵盖了供电、采暖、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并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德国2000年正式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核心就是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固定上网电价制度,对推动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可再生能源法》还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分摊制度,运营商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厂到电网的接网费用,电网公司负责电网的改造、升级费用,并负责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的整体平衡,在全网范围内分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成本。
根据产业发展的情况,德国在2004年、2008年曾两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强调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明确提出要在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后,逐年减少对可再生能源新建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2012年1月1日,德国再次修改《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到2020年,35%以上的电力消费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50%以上的电力消费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80%以上的电力消费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
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投资总额达到了266亿欧元。其中,约200亿欧元,即75%投资于包括住宅太阳能光伏安装项目在内的小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剩余的25%用于投资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截至2011年底,德国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的人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38.2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比2004年的就业人数翻了一番。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创造一种新的就业模式和就业观念。因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将创新意识、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理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吸引了大量当代年轻人选择这一行业。目前在德国大学中,约有300个针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专业学科,且这一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德国政府估计,到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增加40万个就业岗位,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将达到50万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德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经济联合会(BDEW)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德国国内总发电量约为5940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约为23%,而去年这一比例为20%。风力发电量为450亿千瓦时,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最高,达8%。生物能、太阳能和水能发电所占比例则分别为6%、5%和3%。
风能是德国能源转型及可再生及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已经成为德国清洁能源电力供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德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风力年发电量从2000年的仅仅7.55亿千瓦时增长到了2011年的480亿千瓦时。2011年,德国新增风电装机208.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0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目前,德国陆上风电发展明显减速,短期原因是由于欧洲银行流动性的紧缩,导致投资的减少。长期来看,随着陆上风资源的不断减少,海上风电正成为德国风电发展的主要方向。德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海上风电装机2500万千瓦,相当于替代20个125万千瓦核电站的目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在海上风电的装备制造业方面遥遥领先。仅西门子公司一家目前就占据了欧洲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市场的80%以上。此外,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德国已经在北海沿岸建立五大出港基地,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风电运输、安装和施工经验。
能源多样化: 沙特迈出新步伐
在日前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沙特设立了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环保展厅。整个沙特展厅分为碳排放管理和能源技术、能源效率、能源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燃料和废气回收、火焰管理和最小化等部分,展示了沙特在通过更加清洁、高效和环保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沙特拥有世界约20%的石油储量。目前,其几乎所有能源都是来自化石燃料,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石油,其他为天然气。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沙特的石油日产量约为1200万桶,占全球石油日产量的12%以上。随着人口高速增长和经济多样化发展进程,沙特电力需求预计将在未来8年增加3.1万兆瓦,国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正迫使其寻找新的能源生产方式,因此发展可替代能源,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沙特的重要发展战略。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过去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一直较低。但是随着国内石油消耗量不断上涨以及海水淡化需求等原因,沙特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来节约更多石油,计划在未来20年可以每日节约52.3万桶石油当量。
在沙特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中,规模宏大的要数其未来20年投资1090亿美元用于发展太阳能产业,并最终在2032年实现整个国家三分之一的电力来源于太阳能。届时,沙特太阳能发电能力有望提升到4.1万兆瓦左右。其中利用光伏发电技术生产电能1.6万兆瓦,剩余部分来自太阳能光热技术。沙特计划于明年初开始建设首个大型太阳能供电设施,预计工期24个月。到2015年,沙特的首个太阳能农场将开始投入运营。
阿卜杜拉国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城副主席马赫尔.欧丹称,沙特相关机构的努力并不仅仅在于建造太阳能电站,而是希望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产业并使其成为推进未来几年沙特国内能源行业发展的动力。在发展太阳能方面,除了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投入之外,沙特实际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比如,沙特大部分国土被无人居住的沙漠覆盖,可以用于大规模太阳能项目建设。此外,沙特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强度高,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
除了太阳能之外,发展核能发电也是沙特实现能源多样化的重点战略之一。沙特政府于2010年4月成立了阿卜杜拉国王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城,专门致力于核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据悉,沙特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建造16座核反应堆,到2020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并于2032年实现170亿瓦的核能发电能力。沙特已经分别与中国、法国、韩国和阿根廷等国家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双边合作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以促进本国的核能产业发展。
在开发可替代能源的同时,沙特也致力于通过联合循环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高新科技提高现有电力设施的发电效率。联合循环技术主要是利用涡轮机排出的热量产生蒸汽额外生成电能。虽然该技术已经在欧洲和美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中东地区的电力行业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根据西门子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整个中东地区现有电力的29%使用了联合循环技术,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1%左右。今年4月份,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沙特电力公司PP10发电厂的改造合同,负责将该简单循环发电厂改造为联合循环发电厂。该项目计划于2015年竣工,届时将新增1300兆瓦发电能力,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循环发电厂。
清洁能源:西亚北非国家的新选择
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西亚北非地区,高度依赖石化燃料的经济体实现能源多样化势在必行。出于安全因素等考虑,许多国家政府对核设施建设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在此情况下,清洁能源无疑成为最合理的发展对象。而且,就资源而言,西亚北非地区除了拥有全世界将近60%的石油和45%的天然气储备之外,还拥有日均8.8小时的日照时间,广袤的沙漠地带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都蕴藏着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巨大潜力。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着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大力推动能源密集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发展一直占用着该地区大量资源,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对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海湾国家而言,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和多样化在节约石油资源、增加出口收入方面意义重大。
有关机构预测,西亚和北非地区的清洁能源出口收入可达900亿美元,并同时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到目前为止,西亚北非地区至少有12个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并制定了未来10年的绿色能源目标,其中许多项目和规划都得到了国际机构或者私人投资者的支持。这些投资者正是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和潜力。
总部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就是西亚北非地区的绿色先驱之一。该公司建设的阿布扎比Masdar城以“零排放之城”闻名世界。为了帮助阿联酋实现到2020年7%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的目标,Masdar将斥资6亿美元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集光型太阳能发电站——Shams 1。Masdar将与道达尔和西班牙Abengoa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此同时,法国巴黎银行、阿布扎比国家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京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将为该项目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
在伊朗,虽然国内的石油储量丰富,但其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至2009年间,伊朗已经占据了西亚北非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第二大份额(18%),其电力供应的10%来自于水力发电。如今,伊朗的Yazd太阳能电站等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已经位列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施之列,伊朗可再生能源组织也承诺支持私有部门在相关领域的投资。
紧邻欧洲的土耳其目前依然高度依赖化石类燃料,全国75%的能源需求依靠进口,预计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达到2.18亿吨。为了帮助土耳其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排放水平,实现其绿色能源目标以达到加入欧盟的环保标准,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EBRD)设立了总价值2.45亿美元的土耳其可持续能源融资机制。除此之外,土耳其国有的Vakifbank银行将为有意愿投资中小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私营企业提供总计1亿美元的信贷支持。政府有关引入上网电价的决定也显示出对私营部门的重视。
虽然埃及的政治秩序尚未完全稳定,但是其一直致力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部100公里的Kuraymat混合动力电站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将利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生产120兆瓦的电能。德国太阳能千年公司作为该电站的技术供应商,目标是将同样的设计模板应用于“沙漠技术”(Desertec)项目。Desertec项目2009年7月由德国能源巨头E.ON能源集团、REW能源集团以及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若干欧洲企业组成联合体正式启动,并受到罗马俱乐部等组织机构的支持。该项目的目标是在撒哈拉沙漠中打造一座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为欧洲和非洲国家提供电能。预计项目成本总计4000亿美元,占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投产后最大发电能力可以为整个欧洲大陆提供15%的电能并到2050年满足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部分供电需求。
为了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色列计划未来10年内投资6亿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私营部门在该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活跃,并且提出了许多创新观念,其中之一就是瓦片状发电系统。该系统可以收集公路、铁路和机场跑道上汽车、火车和行人产生的机械能,并将其转化成绿色电能。
在巴勒斯坦地区,95%的电力和能源需求依赖进口,其中主要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电价比以色列高出15%,每个家庭要将10%的收入用于生活用电支出。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满足部分能源需求,将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塔尔慈善基金的Wadi El Nar街灯项目正是这方面的一项尝试。通过该项目,巴勒斯坦太阳能和可持续能源协会(PSSES)为巴勒斯坦的一条主要街道配置了95盏太阳能路灯。虽然前期投资仍然是阻碍太阳能等清洁科技在该地区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但是当地学者、政客和商人均对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投资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各国政府仍然是发展清洁能源的主流力量,但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存在速度慢、规模小、缺乏协调合作的特点。类似阿盟、海合会等地区性组织在相关领域的协同合作可被视为向泛西亚北非地区模式迈进的第一步,并有助于最终实现地区性整体长期战略和政策规定的统一。关于发展清洁能源,就像谚语所言“植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来源:互联网) 外墙砖 墙砖贴图 外墙砖贴图 卫生间墙砖 别墅外墙砖 厨房墙砖 内墙砖 墙砖图片 墙砖规格 墙砖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