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两任水务局局长接连“出事”。继前任局长陈祥森2011年受贿落马后,南都记者昨日从权威渠道获悉,继任局长植伟光亦在本月初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据知情人士透露,植伟光被调查的原因或与花都湖工程有关。
从濮阳市原副市长王相玲与濮阳市政协原副主席刘庆聚夫妻双双因插手工程项目被查处;到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因公路建设领域、招投标等项目问题多次曝出官员违纪被查事件,多名高级官员落马;再到今天的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局长植伟光因工程被调查……诸多领导干部因工程项目而被查处甚至受贿落马,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腐败者自身因素。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背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满足私欲的手段,违反法律法规大肆插手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活动,热衷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不法商人牵线斡旋、充当“保护伞”,以此谋取私利;二是监督制约机制滞后。建设领域范围广,涉及行业多,环节复杂。当前,我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各种体制还不完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导致相关的权力无法接受有效监督。再者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这些最终必然导致腐败;三是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建设领域的工程多,投资大,成本伸缩性强,利润高,自然成为社会方方面面关注的利益焦点,不法商人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进入建设领域从中获取利益。这虽然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但也容易产生腐败现象,腐败发生的机会、条件远比其他任何历史时期要多的多。尤其是现行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些政府部门集工程投资、建设、监管、使用于一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严重制约、扰乱了有形建筑市场。
工程项目堪称腐败的“重灾区”。那么,我们如何抑制它?笔者认为,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扎实推进反腐败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增强自我监督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设,规范项目运作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从源头上遏制项目腐败问题的发生。强化项目部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责任追究力度,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挽救,又对其他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