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隐患电梯“停不下来”?

   日期:2013-07-02     作者:喜多多    浏览:26868    评论:0    
核心提示:隐患电梯缘何“停不下来”?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责任主体不明让监管难度加大上海警方去年从电梯中救出被困者337人,110
隐患电梯缘何“停不下来”?
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责任主体不明让监管难度加大
上海警方去年从电梯中救出被困者337人,110接警电梯事故高达1692起“上上下下的享受”成为“上上下下的担心”。近日,上海市政协以“消除上海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为专题,重点督办10件相关提案。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责任主体不明”被各方认为是电梯事故频现的重要原因。

“隐患电梯”何时休
101个小区出现电梯管理纠纷
近日上午,随政协委员来到柳州路600弄某售后公房、商品房和租赁房混合小区。该小区5号楼有2台电梯,制造日期均为1994年7月,至今已使用19年。其中1台经改造后运行状态良好,另一台由于维修资金没有落实,至今未进行改造。楼内居民说,这台电梯故障率很高。
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向委员们介绍,2007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质监系统接受政府委托对1266台老旧住宅电梯进行了风险评估,发现其中739台需要维修,286台需要改造,241台需要更新;但截至目前,仅维修了421台,改造125台,更新96台。
“老旧电梯维保不到位,核心问题在于维保资金难落实。”黄小路说,按照规定,住宅小区每平方米物业费含有0.4元电梯运营费;但业主、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想法截然不同:业主希望“少出钱,多保养”,物业公司希望“多收钱,少支出”,而维保单位自然“收钱少,做事就少”。
据悉,今年以来,已经有101个住宅小区由于管理责任不清、维修费用难落实等问题出现电梯使用管理纠纷,涉及电梯1800余台。
“使用单位”成了模糊概念
根据国家质监总局2009年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第四、五条: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电梯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使用单位应当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投入;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以及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和实际使用状况,组织进行维保。
然而,在电梯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使用单位”成了一个模糊概念。市政协委员胡光从法律层面提出质疑:“使用单位是指物业公司还是物业外包出去的维保公司?一旦发生事故,受害人应该告谁,政府应该罚谁?”
黄小路说,目前“以包代管”的问题普遍存在,“签订维保合同后,物业公司就认为电梯的运行安全是维保单位的事,从而疏于管理电梯的使用,忽视对电梯维保质量的监督。”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黄永平认为,住宅电梯是房屋产权人共有的财产,根据《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电梯运行维护、维修、更新、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业主。他建议,法律应进一步明确业主、物业、电梯维保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义务及责任边界,明确产权人是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对电梯安全运行、日常运行费用以及维修、更新、改造费用负责。
“无情的大多数”是个法律困境
大多数业主显然缺少对“电梯安全责任人”这一角色的自觉。黄小路说,考虑到居民出行、社会稳定等因素,一些应该停用的危险电梯往往“停不下来”。
“动用维修基金,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的同意。但在电梯这个问题上,会出现‘无情的大多数’。”胡光提出,不少住在一二楼的业主认为“我平时不用电梯”,住在别幢楼的业主觉得“你电梯坏了不关我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因为迟迟得不到维修、更新的电梯出了事,这些业主是不是也应承当相应的责任?但是,起诉“无情的大多数”在现实中陷入了法律的困境。胡光表示,法院并不受理针对业委会的诉讼,因此受害人面临无人可告的困境。
“电梯安全关系到全体业主的生命,只要检测不达标,我们必须立即停用。”市政协委员、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从操作层面分享了另一种方案,“在少数业主反对的情况下,可以由业委会委托小区物业起诉拒绝缴费的业主,确保电梯更新的经费来源。”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