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中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9%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绿色建筑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建筑领域,它似乎依然更像是一种概念,而非切实的实践。日前在沪进行的大小建筑联盟秋季论坛上,业内人士就绿色建筑的接受问题进行了讨论。
吴正(大小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在2005年国家颁布节能规范时,由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经过全国调研出了一份数据。中国目前的一些单位能耗,屋顶外墙为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所以从总的能耗比来说,中国在2005年之前的建筑都是处于高能耗的形式,90%以上的国内建筑都是不节能建筑!
而今,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9%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建材生产能耗,仅建筑方面用去的能源就高达45%左右。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总能耗却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KWh, 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在中国短短20年的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下,建筑业已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居能源消耗之首。
“绿色”建筑或称为“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集合了绿色建筑技术配置,低能耗围护结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循环利用水资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和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
今天第一个问题就是:针对绿色建筑,我们建筑行业内的关注点是什么?
尹佳(设计公司技术总监):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个人相对还是比较关注幕墙!针对一个建筑本身来说,之所以要谈到“节能”,是因为空调、制冷、供暖等相关能耗在其中,建筑是不停地在与外界交换能量。如果我们的建筑外围可以做到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任何能量交换的理想状态,空调的负载就会非常的小。建筑与外界交换能量的途径被杜绝,我个人认为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所以从幕墙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在世界绿色建筑的实施上是基础的因素;建筑外围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张杰(设计公司总工程师):我想举的例子是当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为“汉堡之家”的建筑,它的墙体厚900毫米,建筑节能毫无疑问非常好!当阳光照射到西面与东面的窗体时,利用墙体厚度造成的建筑自遮阳设计就能很好地把阳光全部遮挡住。通过建筑本身的巧妙设计手段达到了合理的自遮阳效果。我相信社会对于这类绿色建筑在平衡“合理”与“有趣”之间的关系的兴趣与关注都会很大。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成效的跟踪。在理论指导下,我们当然可以计算一些理论上的数据来判断是否达到节能的指标,但是我们有多少绿色建筑在后期得到了跟踪和继续关注?方式是什么?那些改造类项目,是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真正的节能效果,只有跟踪分析才能实践性地证明我们有没有达到设计目的。
徐洁(《时代建筑》杂志执行主编):绿色建筑是我们国家长期的一个战略目标,我们也非常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一个是对地球资源消耗的关注,另外绿色建筑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建筑师。各方系统工程师,相关的还有新技术的投入,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对接以及国家对于新能源补贴的政策和机制推导。真正要把绿色建筑实施建设,可能还是需要在座各位共同努力去达成。
郭献群(建筑设计顾问):因为绿色建筑本身的生命周期,会有许多问题产生,不是能简单评估的指标,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指标都是限于设计阶段,但是绿色建筑的真正效应是在后期几十年,像幕墙本身也存在耐久性的问题,长期维护也关系到造价和维护的成本,所以初始投资和后期维护的平衡问题怎么处理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我们中国建筑大部分还是钢筋混凝土,为什么钢结构推行不下去呢?就是因为生命周期在评价建筑本身的绿色性上很难达到一个共识。其实钢结构本身再利用的特性保证了它是绿色的,对我们的子孙来说环境代价就变小。所以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更具想象力去推行,在社会上形成这种“绿色”理念和概念。
吴正:如果您作为住宅的买者,对于开发商提出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您的看法是什么?在费用增加的程度上您认为多少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呢?
徐洁:随着生活的进步,提升和自身拥有的追求,如果开发商提出的绿色建筑概念得到了很好的量化的数据验证,并且绿色建筑能改变生活,提高舒适度,那我必然会接受,这也是大家所向往的未来趋势。
张杰:绿色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方面。主动式可以说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技术投入,包括设备的选型和组合来达到舒适度和节能的状态,例如感应式遮光系统;被动式则是指建筑建成以后不再有额外的能耗,例如固定式遮阳。一个依赖设备,一个依赖设计本身,作为绿色建筑行业设计者,必然是更注重前期的被动式设计,希望建筑本身设计的就是绿色节能的,而不是主要依赖后期的主动式设计达到目的。当然也不排斥以主动设计为辅的优化,实现更加合理,更加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