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157岁道生园被拆除

   日期:2013-12-11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291    评论:0    
核心提示:网络配图网络配图国庆长假一结束,东莞市民发现,已有157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东莞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被拆毁了。昨日,位于东莞莞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国庆长假一结束,东莞市民发现,已有157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东莞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被拆毁了。昨日,位于东莞莞城街道办振华路附近的道生园旧建筑,经过一个多月的拆除,被夷为平地了。

一听说道生园被拆除,在东莞土生土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大吃一惊,他表示之前去过道生园,印象中园子非常漂亮。

他说,对这类建筑的拆除应该非常慎重。在拆除之前,政府部门是否询问了相关保护部门意见呢,是否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呢,是否征求了市民意见呢?“能保留就尽量保留吧,东莞能留下的这类建筑已经不多了。”

“东莞本身就没有什么古典园林,可园都高架邻飞,不出名的就更命运难保了。”一看到东莞清代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被拆毁了,网友“青砖麻石”发出了略含悲情的感慨。

在被拆的道生园现场,记者看到,原来的一栋栋清代建筑已被分解为一堆堆杂木、青砖和红石。其中,仅剩下两座红石的门石竖立着,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历史。

较早挖掘道生园历史、著有《东莞城迹》的作者之一李培军回忆说,早在2008年,他发现了道生园,并以写文章、著述的方式,来推广道生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后,政府一度暂停了振华路的拆迁工作。

他十分遗憾地说,看到拆迁的止步,以为能顺利地保存下来,但没想到道生园最终还是被拆除了。至此,东莞清代四大名园仅剩余可园了,学圃和欣遇园早被拆除。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东莞曾经有四大名园,分别是张敬修的可园、张嘉谟的道生园和下关路张嘉言的欣遇园,还有学圃,这四大名园的主人是一家人,祖承张应兰。可园主人张敬修是张嘉谟的五叔,道生园位于莞城下关道富巷。

道生园主人张嘉谟生于1830年,字鼎铭,号遁叟老人、钝守、屋里山人。1856年,张敬修与太平军水战于浔江,张敬修命嘉谟离开,以免同归于尽,但是张嘉谟誓死相守。随后,张嘉谟以劳功迁尽先选用知府,并未赴任,而返回东莞侍奉母亲。

1856年,张嘉谟开始修建道生园,它的建造花费了张嘉谟毕生的心血。当年道生园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行式布局,是一座三间三进九座的建筑群。由于道生园原为私人住宅,后随历史发展被分割为私人住房。历经百年改建之后,剩下的几间老屋以道生园19号最为完整,基本保持了原建筑布局与风貌。

此次被拆除的建筑物则是道生园19号的几间老屋。

延伸阅读

拆去了历史记忆

像李培军一样,很多市民对道生园的拆除感到不解。不少市民纷纷来到道生园的旧址,一堵清代名园的最后风采。

有人不解地说,东莞可园附近,振华路等老街区,那里也是东莞旧时至今都是繁华之地,但是振华路也拆得七零八落,不是说非要模仿哪里的模式,难道就不能有东莞自己的旧城改造创意吗?拆掉的不只是几处旧建筑,而是拆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也有人认为,历经100多年的演变,道生园已经不是清代的道生园了。而且,早些年,政府已经把地拍卖了,地块的所有人可以自由地处置地块上的建筑物的。这古建筑既非文物,也非文物保护单位,为何不能拆呢?

一名不愿具名的文化研究者分析说,古建筑不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不愿意申报,因为一申报成功,周边的地将被控规,一种是保护不充分,不足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无论怎么说,古建筑被拆除,反映了当地政府的不作为。

至于道生园被拆除原因、旧址将作何规划等问题,截止昨日发稿止,东莞莞城街道办未作回复。

清代青砖一块5元

在一个月前,5名工人被请到道生园旧址拆除道生园遗留的古建筑。随着拆迁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现场,拍照留念,缅怀一代名园。

一名工人说,道生园用材非常好,有清代的青砖、红石,拆除过程整整花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在拆除过程中,也有人来到现场,提出购买拆除下来的青砖,一块的价格高达5元。这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名张姓负责人,提出要购买青砖和红石。

他回答说,不卖,要留着自己用的。

记者追问说,听说一块青砖5元钱。准备购买较多的青砖,价格能否优惠一些?

他沉吟片刻:购买量比较多的话,需要向上头请示。

道生园原貌

从规模上看,道生园当不逊于可园。当年道生园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行式布局,是一座三间三进九座的建筑群。园中有名称建筑物是船厅名心、慎余堂、静娱室、四照轩、曼陀花馆、花活草堂、问花小榭等。由于道生园原为私人住宅,后随历史发展被分割为私人住房。历经百年改建之后剩下的几间老屋以道生园19号最为完整,其基本保持了原建筑布局与风貌。

它是一所三间两廊布局的住宅,镬耳山墙,硬山式屋顶,精巧的菱花形防盗墙头,精美的窗花,科学合理的屋面排水,精致的砖雕、石雕、木雕,富有文人之意的“鹏程万里”、“子孙吉祥永昌”瓦当,整体布局灵巧精致,从中可见当年道生园建筑的特点,与可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专家观点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

城市独缺特色古建筑

柳肃认为,现在城市里面,缺的不是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缺的就是历史文化。一个城市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特色,而特色就是自然风景跟历史文化。

他认为,只要有古建筑,就应该请专家判定一下,看价值如何,是否应该列为文物。而今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保护,就希望开发。像道生园这种情况,没有列为文物就不受法律保护,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一个地方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特色,现代建筑千城一面,没有什么特色,古建筑很宝贵。

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阎江

古建筑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价值

阎江认为,历史建筑不只是建筑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这个城市所承载的历史价值。道生园跟可园是有呼应关系的,当初保护可园也只是单纯的保护,没有进行整体的保护。

他说,很多人看到的可能只是建筑本身,却看不到建筑跟人跟历史的关系。城市如此被割裂,被所谓日星月异的现代化建筑所替代,我们自己拿什么向子孙后代交代?

东莞市委党校袁敦卫博士

道生园已被严重破坏保留意义不大

他说,道生园在此前就因为各种因素被严重破坏,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貌,就现在的情况看,保存下来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道生园现在只残存一些原来的东西,即使是保护,也没有意义。

振华路拆迁史

道生园的拆除事件,只是莞城振华路拆迁历程的一个缩影。从莞城要拆迁振华路开始,就出现了争议。对很多东莞人来说,振华路代表着东莞古邑的源长流远的历史文化;但对当地政府来说,要发展,旧城必须进行改造。此间,政府的拆迁与民间的反拆迁一直交错进行着。

时间:2009年10月

事件:东莞保护骑楼规划刚获奖,骑楼已拆除

2001年11月,振华路曾进行过全面改建和修饰,骑楼翻新,水泥路变成了石砖地板。人们称“有老街味道”。然而在2006年起,一张拆迁的通知出现在市民眼前,通知表示拆迁部分骑楼后,改造成为振华小区统一管理。此后,附近的平乐坊、平定里的房子断断续续地被移平。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在骑楼被拆除时,《东莞莞城可园(旧城区)历史片区更新改造》规划获得了2009年教育部优秀规划评选的一等奖,其中振华路、大西路等7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骑楼街及其两侧的建筑,是作为核心保护区,以保护复原为主。

时间:2009年12月

事件:白天还协商拆迁,凌晨被偷拆

2009年12月29日,莞城西隅社区的居民谢汝均白天还在跟拆迁办的人协商,到了晚上房子就被人给偷偷拆除了。业主方怀疑是莞城拆迁办所为。但拆迁办予以否认。

时间:2010年4月

事件:副市长表态暂缓拆迁

振华路骑楼的拆迁进行得沸沸扬扬,商铺业主的不满持续升温。2010年4月7日,时任副市长梁国英约访振华路业主时曾表示“在补偿方案未达成一致前,莞城街道有关负责单位暂缓拆迁”。

梁国英在“基层大接访”活动中约访振华路业主们,正式提出三点意见:暂缓拆迁、制定补偿方案、正常保洁和供电。然而,当振华路业主以为可以松口气时,却发现从4月8日开始,振华路上反而迎来更多人顶着大雨大规模拆迁,一直不停。

时间:2010年6月

事件:东莞百年老屋被拆,拆迁队称拆错了

2010年6月1日,莞城75岁老太太叶燕琼下午出门买了点菜,待回到家中,她那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祖屋已被拆了大半。老太太找到当地的拆迁办,拆迁办的领导并未露面,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辩称,这事情与拆迁办无关,是拆迁队不小心搞错了。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