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巢湖“淝水之战”不因过程超难而轻言放弃

   日期:2014-01-07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544    评论:0    
核心提示: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一发展理念。矢志不渝不因过程超难而轻言放弃从临湖

“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一发展理念。

矢志不渝

不因过程超难而轻言放弃

从“临湖而居”到“拥湖入怀”,合肥这座快速发展的中部省会城市迎来“责无旁贷”的任务:治理巢湖。

“合肥因水得名,也因水而兴,水环境是合肥生态环境的灵魂。”吴存荣表示,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巢湖,不仅关系整个巢湖流域的生态治理,而且事关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大局。

然而,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灵丹妙药可以立马见效、没有现成路径可供复制。“只能老老实实地从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吴存荣说,“我们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不断、长期不懈地坚持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直到水清山绿。”

即使明明知道这是一项“潜绩”,合肥还是要继续,“如果不去做,我们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在巢湖治理上,合肥把首要的一步放在了“顶层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挥棒”,引领巢湖治理步步前行,不偏不离。

合肥制定了“坚持除弊与兴利并举,保护与治理并重”的总体思路,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方针,实行连通、净化、减负、复苏“四大方略”,实施入湖口截污、生态修复、通江航道等“八大工程”,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强化工程治理,实施长效管理,逐步把巢湖保护治理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了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吴存荣要求巢湖治理务必有一个好的开始,“从一开始就立好规矩,制定好制度。”

在上下一心、部门联动的过程中,合肥提出“三防”:严防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防重特大污染事故的发生、严防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

同时拿出“铁的纪律”:凡是不达标排放的企业单位一律停产停工整顿;凡是偷排偷放的,一律关门走人,处以重罚;凡是监管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有人丢乌纱帽!

攻坚治理

环保监测数据“有力证明”水质好转

“十五里河源自大蜀山东南麓,穿城而过,是由合肥流入巢湖的重要河流。”据合肥市重点局十五里河项目办主任林平介绍,若想治理巢湖污染,对十五里河进行截污整治是重头戏。

综合治理工程的另一部分内容则重在“改造”,未来的十五里河河道,常见的浆砌石挡墙将被部分“生态挡墙”代替,不仅会将十五里河沿岸装点成绿色长廊,最重要的是可以逐步修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截污”。按照这一思路,合肥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对包括十五里河在内流入巢湖的13条河流展开综合治理。建设内容涵盖截污、清淤、防洪、排涝、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总投资502.5亿元。

“一期是要先把外围做好,不让城市污水进入湖里。如何组织污水进入湖里?一是要截污,通过地下管网的建设,把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去;二是清淤,将以前沉积的污泥都清理掉,使得水质变干净;三是河道两边的绿化、护坡全部都要建起来,恢复自然生态。”合肥市发改委主任宋道军介绍,通过一期工程,将率先解决“污水入湖”问题。

“二期项目的重点则是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宋道军介绍,解决合肥城区“截污”问题之后,就要对巢湖周边乡镇进行“截污”,进一步斩断污染源,所有涉及项目总投资也在500亿元左右。

二期项目包括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环巢湖所有乡镇兴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管网建设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湿地建设,在河流入湖口、中下游恢复或建设湿地,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

“现在正在谋划三期项目。”宋道军介绍,三期的侧重点在于环巢湖周边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既让老百姓受益,又要保护环境。”

备受关注的“引江济巢”工程正在步步往前推进。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引江济巢工程立项。

引江济巢工程一旦发挥作用,将使巢湖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减少到不足2年。

助力升级

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有望纳入“国家战略”

胡启生,包河区区委书记,在今年3月份,他拥有了一个新“头衔”——十五里河“河长”。对于流经包河区的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包河等五条河流,包河区每一个主要负责人负责“认领”一条。

在合肥,不是只有领导干部才跟治理巢湖有关,河流截污也不只是“河长”们的责任,吴存荣说,环境治理,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在巢湖“转身”的征程上,她开始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在刚刚闭幕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夏季高峰论坛上,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怒波谈到巢湖的时候,不由地感叹:“巢湖太好了!”

合肥在“拥湖”伊始,吴存荣即表示:巢湖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合肥这座城市具有标志性的独特资源和靓丽名片。

“注重环境建设,是大势所趋。”宋道军表示,不管是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号召,还是从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巢湖治理都符合顺应大潮流。

“这也是城市转型的具体体现。”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说。宋道军介绍,目前合肥市正在编制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大规划,力争把这一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层面。

纳入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项目,将会把巢湖统筹考虑进去,“巢湖治理有望为我国的大河大湖治理提可借鉴的范本。”

治理巢湖力戒“功利主义”

当我们谈到对一座城市发自内心深处的愿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笔下“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往往成为对城市生活的美丽描摹。

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提速,环境治理,尤其是都市水环境治理,已成为当下全球性的棘手难题。而拥巢湖入怀的合肥,却正如某报8月18日头版头条所关注的那样,选择打响巢湖治理的新世纪生态“淝水之战”。

与所有的河流湖泊水环境治理一样,巢湖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困境,凸显了环境问题作为“外部问题”思维下的现实遭遇:环境没有市场价格,对于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市场参与主体而言,环境成本不是它们的成本,环境污染与破坏既非它们所要支付的眼前代价,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也非它们切实可见的实在收益。

因此,若从功利主义动机出发,以经济收益与立等可见的官方政绩考量,一方面,利益个体在排污时毫无顾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也往往缺乏“眼前”的现实动力。这使得生态、环保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叫好却不叫座”的主流词语。

而合肥自揽八百里巢湖入怀后,所展现出的,却是官方对治湖这一“费力却未必讨好”课题的动作不断与热度不减:正式开启巢湖史上最大规模综合治理,502亿元、113个项目明确治湖投入;陆续启动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开园,以生态旅游逐步置换巢湖面源污染因素的传统农业;全市18条重点河流全面实行“河长制”,对负责本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河长”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

多管齐下,立体出击,巢湖治理,在合肥“大湖名城”的定位下,呈现出统筹全局,系统推进的全新思维。

有人为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总结出五条待解“顽疾”:只顾局部与眼前利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滞后,综合立体整治不落实,法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可以看到,提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从巢湖发展的未来规划,到治污投入、机制创新、制度保障,在巢湖治理这场“淝水之战”中稳步推进的各种举措,覆盖了有针对性解决上述“顽疾”的各个领域,务实,坚韧,步步推进。

如果就短时绩效而言,当下有些人也许对这些治巢之举的印象更多是报纸上一闪而过的数字。巢湖治理与生态修复保护的投入,不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般,可即时看得见摸得着。但这些举措却意味着主政者对城市发展投入的轻重抉择:快速上马带来经济数字漂亮增长的大项目,还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公众与城市未来长远负责的态度。

对于城市决策者来说,“速成功利主义”流行的社会文化中,合肥当下治理巢湖所展现出的城湖共生共荣的价值观,其本质与内核在于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惠及城市的市民群体。这种价值观与政绩观,在如今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并非易事,甚至可谓稀缺。因为太多时候,立竿见影的GDP似乎比高投入慢产出的生态修复,更具现实诱惑。

但合肥治巢,却真切地展现出了拒绝短平快功利主义的态度。正如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多次阐述的合肥当下巢湖理念:合肥因水得名、因水建成,也一定要因水而兴。尽管治理难度大、道路长,但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往前走,即便短期内看不见效果也要持之以恒,最重要的是持续改善。

合肥治巢,城与湖,共生共荣,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齐头并进,拒绝功利主义的治湖理念背后,所体现的不仅是公权力对公共利益的担当,对“硬骨头”的迎难而上,更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拒绝功利主义的胸襟与气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