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位于海岸边的这一排排洋楼象征着烟台过往繁盛的顶点,无数金钱财宝、名流绅士在这里汇集,堪比同时代的大上海。如今,喧嚣落幕,繁华逝去,这些深刻在朝阳街历史中的辉煌星光已渐渐沉淀。
古建筑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克利顿饭店:百年大饭店已成危房
斑驳的红瓦片,泛黄的旧窗棱,锈蚀的铜扶手,吱呀作响的木楼梯,如今的克利顿饭店,早已不见当年风光。2008年,当它的最后一位主人,山东省印刷品物资公司搬出后,饭店一直空置,直到如今。
重庆游客孙忠海先生望着大饭店二楼曾经站立过无数名流的观景阳台,直呼“可惜了”。的确,度过流金岁月的大饭店如今似乎成了一个容颜逝去的美人。虽经多次修缮,但这栋百年老宅还是扛不住岁月的侵蚀,大部分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砖红。前些日子的降雨又让木质窗户更显潮湿,青苔已悄然爬满两侧。凑近最矮的窗户一闻,房中发出浓重的霉味。在附近租房的张德顺老人说,之前曾近有人想承包下克利顿饭店做买卖,可算了下来,仅维修费最少就是几十万,这位爱好老建筑的南方老板无奈只得离开。
烟台邮政局:一直用着,目前正修缮
烟台山下的海岸街,长不过几百米的街道两旁,先后有大清邮局、俄国邮局、日本邮局、法国邮局、德国邮局及发行过威海卫专差邮票的英国“和记洋行”等,加上街南的与海关邮政有关的东海关旧址,堪称名副其实的“邮政一条街”,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现在大部分邮局旧址仍在,国内外集邮名家多有寻访。
海岸街烟台邮政局旧址,修缮过后建筑物的外貌焕然一新。砖石结构的二层楼房,散发出阵阵古香,外貌保存完好,入口处上方窗户两侧亦装饰柱式、屋顶上方为方形套三角形山花。然而大门紧锁,无法了解室内情况。站在邮政局对面,透过二楼打开的窗户,能够隐约地看出室内黑漆漆的一片,看上去墙面像刚刷了一遍水泥。在现场了解到,修缮前邮局一直营业,办理各项邮政业务。
东海关公署:暂不对外开放
东海关公署旧址位于海关街,独立的院落被铁栅栏围了起来,院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保存完好,现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一片红顶西式建筑群中,海关公署旧址显得非常特别,建筑物是砖青色,散发出历史韵味,精致、别样。青涩的砖瓦房、泛着色泽的铁栅栏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散发出清幽的味道。游人从门前经过,犹如穿越时空,回到了清末年代。
别院大门紧锁,从铁栅栏大门的缝隙间,仍然能窥探到整座别院的风采。院内主体建筑为西式风格,却采用中国传统的门房形式,有廊檐,具有早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大门处设有保安亭,看守这座历史文物,目前这座旧址暂不对外开放。
宝时造钟厂:现代商铺云集
在朝阳街南端路口处有一排三层建筑,门牌为“朝阳街75号”,这里曾是名噪一时的“宝时造钟厂”旧址。
这座楼房坐东向西,砖木混合结构,屋檐下古色古香的装饰有着中西合璧的味道。一楼有近6家商铺,经营医疗器械、眼镜、自行车等,现代化的广告牌,红的、绿的、黄的显得尤其扎眼。墙体上刻有“宝时造钟厂旧址”的牌子。小楼只是“宝时造钟厂”旧址的一部分,沿着小楼北边的小巷子拐进去,有一个小院,“北极星钟表”标志映入眼帘,院内有两座低矮的青砖瓦房,白色的墙皮早已泛黑,窗框已经腐烂。除了主体的三层小楼,其它厂房旧址已成危房,闲置已久。
这座院子如今是“北极星钟表”公司下属某研究所的办公地,顺着楼梯进入这座建筑的内部,一股潮味、霉味袭来,二楼的红漆木地板油漆剥离许多,露出建筑物原本的颜色。该研究所党委书记刘芳表示,该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搬进来,一直沿用至今。
德国邮政局:变成特色滨海小客栈
虽然外墙已被厚重的砂浆包裹,雕花的铜窗棱已显斑驳,漆红的木地板已吱呀作响,高耸的屋顶塔尖早已断落,但海岸街18号的德国邮政局旧址依然散发出德式建筑惯有的严谨大气。砖石结构的墙壁足足有几十厘米厚,保证了这栋百年建筑几经风雨却巍然不倒,略偏西南的朝向设计独具匠心,冬天风吹不着,夏天又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两个方向的徐徐凉风。如今,这栋始建于1900年的二层洋楼再没有往日的熙攘繁华,更不会有人向那个爬满蛛网的邮筒里投递信件。随着岁月流变,如今的它俨然成为了一家滨海小客栈。
新中国电影院:成荒置危房
位于朝阳街南端路口处的新中国电影院,曾是老烟台的约会圣地,当年车水马龙,如今门可罗雀。外墙上标示的“小心危房”“此房危险,行人、车辆请勿在此逗留、停放”等警示语令人感慨万分,曾经是烟台繁荣的地标之一,现今已成为荒置已久的危房。
这座3层建筑物外观看上去大气磅礴,既有中国建筑的规整,又有着西式洋楼的哥特式风格,整体感觉雄浑凝重,从外表很难看出它是危楼。门口的台阶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大门紧锁,门框已经褪去颜色。窗户很大,但是玻璃上落满尘埃。透过玻璃,根本看不清里面的布局。从大门的门缝中,窥探到屋内早已破败不堪,地上散落着一地的砖头,墙皮脱落,满地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