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深圳市长许勤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市环境形势分析会,专项研究部署深圳市以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许勤强调,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更加刚性的目标、更加实在的举措、更加广泛的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确保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特区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美丽深圳”,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会上,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作了深圳市以PM2.5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主题报告,市发改委、财政委、交通运输委、市场监管局、交警局和气象局等部门分别作了专题发言。据悉,深圳市共有19个监测站可进行PM2.5自动监测,自2012年3月8日起正式对外实时公布PM2.5等污染物数据。有关监测和统计显示,深圳市PM2.5在国内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208天为优,比上年增加47天;灰霾天数为77天,比上年下降31%。
2013年一季度,深圳市PM2.5浓度值居全国主要城市较低水平,是国家监测的74个大中城市中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所在。”许勤说,定期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是深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打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必然要求,是率先建立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要以更大的决心、力度和更有效的举措,切实解决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由经济中心城市迈向绿色经济大市、低碳发展强市,努力为市民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深圳成为大家愿意来、愿意留、愿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城市。
许勤说,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是对环保工作成效和城市生态改善最直观的评判之一,各区(新区)、部门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大气环境治理的科学性。要尽快制定出台全市大气综合治理方案,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控制、评估、考核机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二是注重以点带面,增强大气环境治理的针对性。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提升车用燃油油质油品,抓好港口船舶污染控制,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监管,推进电厂污染治理。三是注重标本兼治,增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快推进大气环境治理规范化、常态化,保持对违法排污的高压打击态势,更加突出源头防控,严控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上新项目。四是注重联防联治,增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协同性。要不断强化工作合力,积极争取支持,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多层面、多途径提升区域间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的质量和水平。
会议要求,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力度,及时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等空气质量信息,使之成为推动各区、各部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动力,保障市民对空气质量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市民对城市环境有更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凝聚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