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教师为学生讲解模型设计(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佳菲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堂专业课会是一个游戏,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游戏的战利品还颇为让人心动:胜出者每人获得iPod Nano音乐播放器一部。
来自德国的托马斯·费舍尔副教授给建筑系学生上的第一次课便选择了“鸡蛋撞地球”的经典科技游戏,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四人一组,设计一个保护鸡蛋的装置,确保一个生鸡蛋从8米的空中扔下而不破碎。要求3天之内完成,装置的设计要独具创意且美观,重量越轻越好。
对于奖励,除得分最高一组每人获得iPod Nano音乐播放器一部以外,所有没破的鸡蛋,将成为第二名获得者的战利品。
游戏加重奖让刘佳菲和同学们热情高涨。比赛从自由组队开始,经过大一无数次团队作业和团队合作项目的洗礼,大二的刘佳菲对类似过程已经驾轻就熟。“老战友”管桐与黄若愚成为她的不二人选。其后,又拉来了伊朗籍学生玛丽,她们希望“不同文化的碰撞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设计思路”。
组队完成后,如何设计载蛋装置,4个女孩各有想法。
刘佳菲的方案是将鸡蛋塞进小气球里,然后把小气球放进大气球里,这样装置会很轻,而且空气做隔离物,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很好地保护鸡蛋。
遗憾的是,尝试了几次,鸡蛋始终塞不进去。
管桐的设计充满童话色彩。她想设计一只白天鹅,把鸡蛋塞到天鹅的肚子里。不过时间有限,天鹅的造型很难做,即便做出来也可能会很大很笨重。
黄若愚尝试用吸管做成三脚架,将鸡蛋固定在三脚架中间。结果发现虽然很轻,但吸管落地后会严重变形,无法保护鸡蛋。
玛丽的方案是把鸡蛋放在填满PVC发泡材料的小盒子里。但是,PVC泡沫材料减震效果并不好,这个方案也以失败告终。
在打碎2个鸡蛋后,4个人重新坐下来,反复商讨,评估每个方案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最终,大家决定回到玛丽的方案,只是把盒子里的填充材料换成吸管和小气球。
方案已定,接下来就是争分夺秒地制作。她们先找来纸盒做了模型,把充了一点点空气的小气球捏成苹果状,粘在纸盒内壁四周,再将鸡蛋包裹好放在正中间。为了降低纸盒的降落速度,她们在纸盒顶部系了5个充足气的大气球,相当于5个降落伞。
建筑系位于理科楼地下一层的工作室,这里十几个小组和刘佳菲们一样紧张而忙碌,大家各显奇能,设计的模型也千奇百怪,有的像蜂巢、有的像风筝、有的直接设计成了“飞屋环球记”里的飞屋,“愤怒的小鸟”也被画到了模型的外观上。
超市里的鲜鸡蛋意外地成了抢手货,不时有学生捧着鸡蛋走出,理科楼下甚至宿舍楼下间到处都散布着撞碎的蛋清与蛋黄,场面颇为惨烈。
星期四下午,比赛正式开始。理科楼外热闹非凡,很多外系的同学也凑过来看热闹。托马斯负责称量每个参赛作品的重量,还有老师则负责查看鸡蛋有否破损。
刘佳菲第四号上场。称重,60克;试验结果,安全。
当所有参赛队伍试验结束后,托马斯召集大家到报告厅集合,开始一一点评价每件作品并打分。刘佳菲的团队获得60分的外观和设计分。
但令人惊奇的是,最后获胜的队伍,并没有安全着陆鸡蛋摔碎了;他们的模型也随之废弃了用不到一张A3纸设计成的模型在落地的同时也被鸡蛋砸烂了,但他们却赢走了4个iPod Nano。
这个装置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四棱锥尖部落地收缩减震,侧翼使用8个三棱锥交错分层组合以调整中心锥体的下落方向并保证中心锥体倾斜时减震,从而达到装置平稳安全着陆的效果。可惜比赛时,由于风速和风向的原因,整个装置都偏离了原本的下落姿势,导致鸡蛋破裂。
然而,根据比赛判定公式,鸡蛋破碎与否只占10%,模型设计分越高,模型质量越轻,则更有机会获胜。最终获胜的队伍,设计重量最轻,而且只用了一种材料。
老师强调说,比赛的目的,是想要学生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在设计装置的过程中体现出最多的设计理念。结果并不太重要,中间的设计理念才是最重要。
第一堂专业课让刘佳菲留下了深刻记忆。“最大的收获,是我们从这时刻开始,渐渐明白设计、创意、设计师、建筑师这些词儿的真正意义。”刘佳菲暗下决心,为了呈现最理想的建筑设计,以后的每个项目都要尽力做到最好。“就像托马斯老师说的,永不放弃,你将会在最后一刻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