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召开的湖南考古汇报会透露,该省近日发掘的祁阳县观音滩镇汉代官营瓦窑遗址是湖南首次发现同等规模的汉代瓦窑群,为研究汉代行政机构设置、官署建筑、城市历史地理等课题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和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透露,窑门前窑址群已暴露的残窑均挖筑在一条大致呈南北走向、高于两侧的土垅上,土垅约二百米即为湘江。土垅上现有大量民宅和菜地,窑址群因人为活动被破坏严重。
考古人员在一民宅后方的菜地布方发掘,发掘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共揭露汉代半倒焰马蹄形窑炉五座,现代石灰窑一座。根据调查和发掘情况,考古组表示,该汉代窑址群以烧制绳纹板瓦、简瓦为主,兼烧小量砖块。
土垅两侧共有十余个水塘。据当地村民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挖出大量瓦碎片填入水塘用以造田,并挖出十六口窑。考古人员认为,水塘应与窑址挖取土料有关,从窑炉分布密度看,村民的“十六口窑” 所言不虚。
根据瓦的厚度尺寸、窑壁烧结层厚度、瓦窑的规模以及部分砖块端面有“奉”字铭,考古人员断定这是一处使用时间较长的汉代官营瓦窑群,专为官署建筑烧制砖瓦构件。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一百一十二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汉武帝置零陵郡,标志着汉文化在零陵取得了主导地位。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表示,该瓦窑群的发现证明,作为北方窑业技术传统代表的半倒焰马蹄窑正是伴随着汉武帝权力扩张与官署建筑一同传播到湖南零陵地区的,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南北方窑业技术及其传播与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