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厦拆除工作结束。(图片来源:新晚报)
10月24日,电力大厦拆除完毕,并于11月7日实现净地,原意大利领事馆随之“重见天日”。
如果建筑有感情,如果博物馆转盘“四角”的四栋典型历史建筑,知道“四兄弟”24年后再度“重逢”,不知道它们会不会老泪纵横。
屈指算来,博物馆、国际饭店、哈尔滨少年宫、原意大利领事馆四栋历史建筑在博物馆地区已经相伴了74年。
在哈尔滨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转盘道具有城市坐标意义,城市横纵两条中轴线交会在此。这里一直是我市建筑特色形成的市区风貌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整体,任何一处历史建筑的缺失,都会撼动城市标志性风貌的品味和价值。
规划部门表示,虽然目前博物馆地区整体广场方案还未最后确定,但整体广场的设计原则,都会在尊重这四栋历史建筑和博物馆地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制定。
某种意义上,这4幢老建筑决定着博物馆地区的风格。记者近日深入走访,了解四栋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挖掘出这些历史建筑身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黑龙江省博物馆(图片来源:新晚报)
省博物馆,险被加高扩建
黑龙江省博物馆,原名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商场之一,我市一类历史建筑。曾用于“东省文物研究会附属博物馆”、“中东铁路普育中学校”(今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前身)。新中国成立后,莫斯科商场作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沿用至今。
据市规划局原局长张相汉回忆,上世纪80年代,就在电力大厦建成的同时,博物馆当时产权单位曾经向市规划局提出扩建博物馆的提议。理由是其空间有限。当时博物馆方面希望在原有建筑上增加两层,这在当时追求高楼大厦的年代,是一种“合理”的提法。不过,规划部门没有同意该方案。
作为规划主管部门,他们坚持历史建筑不能动的原则。对一个原则的坚守,才保留下了原汁原味的博物馆建筑群。“就像当年的圣·尼古拉教堂,一旦拆了,就成为永久的遗憾。”张相汉说。
目前,新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已经规划建设,对于这座历史建筑的未来,市规划局主管部门希望继续保留展览功能,如果产权单位改作他用,也必须确保其在不伤害历史建筑的前提下进行。
国际饭店(图片来源:新晚报)
国际饭店,曾被高楼“压制”
五层高的国际饭店最初为“新哈尔滨旅馆”,始建于1936年,1937年6月建成,我市一类保护建筑。它与原尼古拉大教堂取得向心性呼应,外形设计为手风琴式建筑,当时是由一位酷爱音乐的俄罗斯著名建筑设计师彼·谢·斯维利多夫设计。
1949年7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此楼,经过维修改造为宾馆,定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从1957年至1960年间曾改名为“哈尔滨饭店”,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后,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至今。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国际饭店曾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经常被谈及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国际饭店相对是成功的。最初“新哈尔滨旅馆”的功能被一直延续下来,现在仍在继续经营。2001年之前,在国际饭店旁边,一直有一栋9层高楼。市建委一位老领导回忆,2001年博物馆保护规划的一期工程,拆除了省旅游局9层楼,包括影响传统风貌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近2万平方米,开辟了公共绿地和空间。为这一地区风貌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少年宫(图片来源:新晚报)
哈尔滨少年宫,老楼保留原样
哈尔滨少年宫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64号,哈尔滨市一类历史建筑。该楼建于1921年,设计者为日丹诺夫。这栋房子最初的主人是犹太人梅耶洛维奇,这个大楼也曾经被称为梅耶洛维奇大楼。
在这栋楼的三楼上,1925年左右开办起荷花艺术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十月革命后逃到哈尔滨的俄国知识分子。后一度为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现为哈尔滨市少年宫。这是一栋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砖木结构,立面划分端庄严谨,法国孟莎式屋顶,透空女儿墙及墙体的砌块划分以及面向广场建筑转角处理。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栋建筑周边环境在2001年得到梳理,原少年宫周边树木及建筑密度很高。保护规划方案保留所有树木和保护建筑,其他建筑全部拆除。通过新少年宫建设,分离其部分功能。整治后的少年宫沿花园街及国民街建筑和绿化错落有致,保护建筑与树木呈扇面状构成广场边缘,使这一带呈现出树木掩映建筑的景观效果。
意大利领事馆(图片来源:新晚报)
原意大利领事馆,差点被“移走”
坐落于南岗区红军街63号的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是原意大利领事馆所在地,建于1919年,我市三类历史建筑。
意大利领事馆建成之时,正是哈尔滨豪华私宅流行之时,这座建筑就是意大利人“吉别洛索科”的私人别墅。
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吉别洛索科被任命为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领事,他的私邸也就成了意大利领事馆的所在地。在意大利领事馆撤走后,据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日伪统治时期,这里曾作过日本宪兵司令部。上世纪70年代后由省电力公司使用。
哈尔滨城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负责人回忆,在博物馆地区建设过程中,因为不想拆除电力大厦,曾经有单位提出将原意大利领事馆移走的方案。将这一建筑移走的另一个理由是,附近地下工程施工有可能造成对历史建筑的损坏。
当时我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条例已经陆续出台,虽然“平移”的提法多次被提出,规划部门还是坚持了保护的原则,让这栋建筑得以原址保留。
电力大厦拆除了,作为省电力公司食堂的原意大利领事馆目前处于闲置状态。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负责人认为,在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范围内,建筑的用途仍然会由产权单位省电力公司决定。但他们希望这样的历史建筑能够用于公益展览等事业,尽量避免商业味“过重”。
后记
市城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努力哈市已经确定了四批历史建筑,但最早的特色区主要是道里区中央大街、南岗区博物馆周边及道外区。现在这种集中保留的历史建筑本已不多,博物馆地区此次形成的特色风貌区意义重大。
“博物馆地区风貌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我市多年努力的结果。”
博物馆地区的风貌恢复,也是我市整体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重要一环。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改造正陆续进行、道外中华巴洛克正在改造中、南岗区花园街区已经开始搬迁,哈西地区“红房子”等建筑得到保护……
全市一盘棋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带给这座城市的深远影响,将在这座城市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