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建筑业转型升级 十年凝固时代弦歌

   日期:2012-11-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王    浏览:97    评论:0    
核心提示:时间是空白的画布,历史是跃然其上的万千气象。十年的尺幅虽然只是亘久时空长卷中微不足道的片段,画面却因一位伟大的执笔者而不

时间是空白的画布,历史是跃然其上的万千气象。十年的尺幅虽然只是亘久时空长卷中微不足道的片段,画面却因一位伟大的执笔者而不同。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紧握时代的如椽巨笔,引领中国人民绘出了城乡巨变、民生和谐、科学发展的辉煌图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柱产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辉煌,国之盛事离不开建设者搭建的瑰丽舞台。在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轮美奂的奥运场馆给“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作了完美注释;在规模空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兼具艺术性、地域性和科技性的各种建筑完美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十年艰辛,中华民族经历的每一次考验都有建筑人的身影砥砺相随。非典期间,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用7个昼夜建起北京小汤山医院上百间隔离病房,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惊呼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用3天时间抢通连接震中的生命通道,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这是飞冲向上的十年,这是御风疾行的十年,这是纵横跨越的十年。十年间,中国高度不断攀升,中国速度不断超越,中国跨度不断延伸。十年前,金茂大厦伫立在黄浦江畔,独览中国城市400米以上高空的胜景;而今,中国在建和规划建设的600米以上的高楼就有3座,金茂大厦冠绝华夏的荣耀早已成为过往。越来越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公路网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让百姓出行更加迅捷。一座座跨海大桥连接起陆地板块,让城市发展逾越了了大自然设置的屏障。

  回首十年,中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建筑节能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

  数字是最客观的讲述者。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10年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7116.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7734亿元。2002年,43家中国建筑企业荣登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最佳名次是全球第16名;在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入围的中国建筑企业已增加至52家,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挺近前10强。2002年,全球500强还是中国建筑企业无法企及的目标;10年之后,《财富》杂志发布的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6家中国建筑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760.2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和11.08亿美元的年利润额排在第100位。10年间,一度被认为不可能成气候的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猛,年产值由不足1万亿元激增至2011年的2.3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不容小觑。5家建筑装饰领军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行业龙头金螳螂201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装饰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样本。

  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房地产调控持续发力,城市居民离住有所居的梦想越来越近。

  2002年,原建设部批准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彼时,建筑节能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持续推进,节能标准、法规、政策逐步完善,节能意识深入人心。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比例达到95.5%,全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截至2011年底,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已达到1.32亿平方米。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借入世东风“出海远航”,到更广阔的海域逐浪淘沙。这些海外弄潮儿不仅在非洲烙下了“中国建造”的标记,还突破性地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回首十年,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建筑业,用一栋栋参天高楼、一条条通达大道和一座座雄伟长桥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乐章。轻抚十年的封底,更雄壮的旋律在未来奏响,召唤建筑业迈向下一个辉煌十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