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已专题调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调研报告上周发布。
报告认为,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影响较大的7个关键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合理工期”缺乏支撑性标准
工期问题是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建设单位以投资效益为由任意压缩工期、把“合同工期”等同于“合理工期”等现象比较突出,突破的难点在于对合理 工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缺乏支撑性标准,所以只能成为无法约定、缺乏可操作性、没有规制力的规定。破解的切入点,一方面在制订建筑市场管理法规时应有所 涉及,提出“合理工期确定”的程序、参照的技术规范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国际通行惯例,对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合同文本的体例、条款等进行适应性的修订补 充,使“合同工期”和“合理工期”的界定及发生变更时权利义务的设定,可以在合同格式文本的相应条款中得到体现,并以法定的形式推进格式合同的执行。
工程监理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目前,“强势业主”和“弱势监理”的矛盾比较突出,很难确立监理第三方公正立场。为此,要从改变建设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的简单的委托关系入手,扭转“大业 主、小监理”的弊端,保证工程监理单位的独立性,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实施强制监理制度的对象、范围和管理要求,特别是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及涉及国计民生和公 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工程应推行强制监理制度。
工程保险制度推行比较缓慢
目前,我国工程保险制度推行比较缓慢,可依据《建筑法》、《保险法》、《合同法》,积极探索和推进实施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建设工程质量 保证险、股东担保等,加快培育工程风险管理的中介机构,完善工程保险的监管制度,以保证建设工程强制性保险制度的推行。
集中代建制未能实现全覆盖
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机构作为代建单位,由项目代建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体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职能的彼此分离;有利于投资预算 的有效控制,节约投资,也有利于落实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确立总承包的主体责任地位,避免工程建设中的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
代建制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一种市场模式,正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工程建设中进行试点和逐步推广,但还没能在政府项目中实现全覆盖。
工程招投标存在制度缺陷
现行的公开招投标在制度设计上比较大的缺陷是过多强调了过程的公正性,而对结果的合理性较少关注。在完善招标方案核准制、资格预审制的同时,建议加快建立 电子招投标制度,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实施信用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引入社会监督,解决招投标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 题;加强招投标制度创新,对现行的最低价中标、专家综合评标中出现的初衷与结果背离的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 改变招投标领域细则少、罚则少和规范少的制度不健全的现状,加大对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的监督、警示和处罚力度;建立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把工程招投标 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中心,实现行政监督与市场交易的有效剥离,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现行资质管理需要重新思考
1985年起,我国对建筑市场实行资质准入制度,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行政手段。现有的资质体系带有浓重的行业分割色彩,不利于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的发展。 目前近300家特级企业中,60%以上集中在房屋建筑领域,一方面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让利使大型建设企业整体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真正有实力的特级企 业局限于有限空间,难以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其次,要进一步凸现特级企业的含金量,资质的动态确认必须体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含金量,对不能体现技术进步和 总承包管理先进水平的特级企业应当引入淘汰机制。
建筑劳务市场需规范和培育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了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后,建筑劳务应作为一个特定的劳务群体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这是符合国际惯 例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趋势的。近年来,上海、江苏等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施工作业人员队伍,大力培育劳务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建 筑劳务的市场化发展,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扶持。重点在农民工的职业和技能培训、劳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用工企业对劳务的现场管理等方面,逐步建立符合市场 化运作要求的制度体系,促进建筑劳务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