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理查·罗杰斯:唯有时间才能证明 谁是最后的明星

   日期:2014-01-08     来源:网络    作者:世界砖瓦    浏览:560    评论:0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联合早报)英国建筑大师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以设计巨型公共建筑驰名,也以设计城市总蓝图著名。他曾与意大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英国建筑大师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以设计巨型公共建筑驰名,也以设计城市总蓝图著名。他曾与意大利设计师Renzo Piano携手打造庞毕度中心,当时媒体给他们冠以“科技建筑师”的称号。然而,这位建筑大师却对“明星建筑师”的称号“很反感,甚至厌恶到极点”。在新加坡城市重建局的邀请下,77岁的罗杰斯带着他的世界巡回建筑回顾展来到狮城。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罗杰斯谈了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对“明星建筑师”的看法。

英国建筑大师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勋爵刚登上国际建筑舞台的 1970年代,媒体还未发明“明星建筑师”(Starchitect)的称号。即使1977年 他和意大利设计大师Renzo Piano携手打造的庞毕度中心(Centre Pompidou) 让他声名大噪,媒体也只给他们冠上“科技建筑师”的称号。那个年代,建筑师只致力于融合艺术和科学的匠艺,他们不用挽着女明星的手、不用奇装异服,更不急于活在被媒体/发展商/客户捧为明星的媒体制度里。

在新加坡城市重建局邀请下,77岁的罗杰斯带着他的世界巡回建筑回顾展来到狮城。这或许也是国际建筑师首次在新加坡办大型回顾展。我在小组访问上问他怎么看“明星建筑师”。他微笑说:“很反感。厌恶到极点。当年我也被冠为‘科技建筑师’。对号入座的头衔唯一的功能是方便建筑历史书理出个头绪。我觉得明星的光环是危险的。唯有时间才能证明谁最后是永垂不朽的明星。”

“我们不是建筑纪念碑”

巡视罗杰斯对建筑历史的贡献,总要把时间调回1971年,从他和意大利大师Renzo Piano在巴黎共同设计的庞毕度中心开始。他们的设计完全曝露了支撑楼与楼之间的钢铁构架,用颜色分类的水电空调排气管槽坦荡荡地贯穿、包围建 筑外部,一通到顶的电扶梯像条大蟒蛇节节飞攀上建筑。这完全不以“美观”作为考量的建筑一屁股坐在浪漫花都的市中心,1977年建成后,让法国人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他们并非赞赏得说不出话来,而是认为它破坏了巴黎的美。采取这样富争议的设计是因为他们不在乎外表,而注重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罗杰斯说:“把这些功能性的管槽移到外面是为了让内部以人为本,能有更多的空间给人使用。人生唯有‘变’是不变的常规。有了这么一个伸缩自如的内部空间 ,业主就能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度改变。”

这完全革新建筑理念的“里朝外”(inside out)建筑风格,为他赢得了“高科技建筑大师”的名誉。之后他的许多作品,包括和庞毕度同样出名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Lloyd's Building,1984年建成),另一伦敦地标千禧巨蛋( Millennium Dome,2000年建成,后因为每月需要100万英镑维持而饱受争议) ,2007年完成的高雄庆福集团总部,也都“敢敢”把钢管、管槽曝露在外。他的风格在1980、1990年代广被抄袭、模仿,不信你去看看一些新加坡建筑,好比加东的旧购物商场,巴耶里峇的SingPost大楼等,就有部分与他的Lloyd's Building神似。

今日经典,昨日被唾弃。他说:“民族意识强的法国人一面倒地厌恨这设计,我记得在建设的6年内,只有《纽约时报》写了一篇称赞它的文章。”时间总会证明一切。庞毕度原本每天只预计5000人流,后来猛增到每天2万5000人,一年高达700万参观人次。有次在巴黎迷路,彷徨无助时,它成为我的指标。此后每次到巴黎,我必定买个雪糕坐在中心外的广场上看小孩、玩滑板的少年、无家可归的人、街头卖艺人等。罗杰斯听了很开心,说:“这正是我们的意思。我们志不在建筑纪念碑。建筑必须是摩登的,因为它们必定反映出所处的时代精神。庞毕度就是巴黎人聚集交流的城市磁铁。外头下沉的广场就是要把人潮‘吸’过来。”

罗杰斯在将近半世纪屹立不倒,而且每个年代都交出新的作品,缔造潮流。

罗杰斯以设计巨型公共建筑驰名,其中两座机场——马德里国际机场第四航厦(Barajas Airport Terminal 4)和希思罗机场第五航厦(Heathrow Airport Terminal 5)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竣工。Barajas获颁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史特灵建筑奖。作为机场,它的设计却是自然而温暖的。预铸钢骨结构打造连绵波浪状的屋顶。中央树形的鲜橙色钢架撑起巨大的屋顶,引入自然光。最亮眼的是他采用彩虹色的长条状竹制成天花板材,构造出自然流动,无接缝的公共空间。希思罗机场第五航厦则延续他的科技建筑风格,大量采用、突显撑起建筑的Y形钢铁骨干,英国美术历史学家Tim Marlow称之为:“现代建筑的典范,很少机场能像它那么具野心、视野,同时又如此实用。”

最新进行的建筑是重建纽约世贸大楼,第三座摩天楼就是他的设计。

罗杰斯的事务所近年也开始接下小型的高端住屋工程,其中位于伦敦骑士桥的超奢华楼盘海德公园一号(One Hyde Park)就被炒成天价。

马德里国际机场第四航厦获颁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史特灵建筑奖。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城市人有拥有公共空间的权力”

罗杰斯也以设计城市总蓝图著名。1998年他受英国政府邀请成立“城市专案小组”,为伦敦“把脉”,找出导致城市没落的原因。他交出的“复兴城市白皮书”拟出超过100件的建议改造伦敦,使它更朝气蓬勃、四通八达、环保和安全。

此后,他参与了上海、巴黎和悉尼等不少大城市的总蓝图规划和设计。他率领的团队曾连同其余6个建筑团队参与上海浦东概念设计,所提出的概念方案成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总体形态规划;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大巴黎”(Grand Paris)计划也找他和包括法国建筑大师Jean Nouvel在内的12人组成梦幻团队提供顾问咨询;最新的计划还有将澳大利亚悉尼市郊西北部的船务中心变成全新的商业市中心Barangaroo。

罗杰斯说,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已住城市,未来,人们“为了找工作、为了得到生活的交流”将持续涌进城市,使之越来越拥挤。他对所有政府的建议是:不要未经规划而不规则地向郊区扩展(英文称为urban sprawl),而先在现有的建筑上建设,直到榨干了所有的可能性才往外扩建。

他说:“最理想的城市理应是:紧密却“地”尽其用(compact),而且集中建设在公共交通周围。其实伦敦仍有许多被遗弃、废置的建筑和土地,足够重建来让整个伦敦容纳1000万人居住。”

初到新加坡,虽未有深入认识,但他认为新加坡身为岛国城市,不太会有城市衰败的问题,而在规划上也突显出高度规划的远见和魄力。

建筑师或城市蓝图策划人如何让住在城市的人维持身心的健康和谐?

罗杰斯说:“我觉得一个人除了自己公寓内的平方尺,也有权力拥有公共空间。一个小孩要有能玩耍的公园,一个成人要有能坐下来喘气的大树,休息的长凳等。城市必须连接水源、绿荫等,让人们很容易就能抵达海滩、绿荫。也就是说,城市必须和郊外取得和谐平衡,不要像法国南部的郊外,每100米就有一间房子,完全破坏了乡间野外的自然空间。这些细节都必须在规划城市时纳入考量。”

建筑师不是独自发光的明星

回顾超过44年的设计生涯,罗杰斯获奖无数,实至名归。他在2007年获颁建筑界的诺贝尔——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2006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终身荣誉金狮奖”;1985年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RIBA的金质奖章;1991年与1996年分别由英国女王封为爵士(Sir)与勋爵(Lord),这些荣誉彰显罗杰斯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卓越贡献。然而,罗杰斯一坐下接受访问,第一句就说:“不要叫我勋爵,叫我理查。”

罗杰斯不以明星自居,或许是因为他看透了建筑并非以建筑师为自我中心,而是工程师、经济专家、城市社会学家等的集体创作。建筑是极度磨人的行业,因此时间是建筑师的战友。他说:“建筑要耗上超过10年的时间,建筑很漫长,因为影响它进展的政治慢吞吞。”

他说:“好的建筑不只是建筑师的功劳,背后还有有远见的客户。不好的建筑,背后则有着举棋不定,做不出果断决定的客户。”

为肯定自80年代以来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大将Ivan Harbour和Graham Stirk,他把事务所从原有的The 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改名为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其中Ivan Harbour参与了罗杰斯很多大型的建筑的设计或监督其工程,包括Lloyd's Building、马德里的Barajas第四候机厅等。

罗杰斯的团队精神甚至延续到家人身上。负责打造设计展览空间的是他儿子Ab Rogers。

他的建筑以人为本,他的公司也如此。罗杰斯说:“我们身在福中的人要考虑到不幸的人。我们除了自己行善外,也鼓励员工把20%所得捐助给他们选择的慈善机构。公司还特设董事会来确保善款负责任地被利用。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王明星和妻子Christina Ong的本地豪宅就由罗杰斯设计。

展出57件遍布世界各地的作品

“理查·罗杰斯建筑回顾展”搜集了他超过40年的作品,透过超过500多个模型、影片和图像深入展现他57件遍布世界各地的作品。展出从2007年起自巴黎庞毕度中心开始巡回,游过伦敦、巴塞罗纳、马德里和台北。新加坡是东南亚首站。随展首次抵达新加坡,罗杰斯儒雅而健谈,大师高龄但创意依旧生猛,毫无退下的意思。在我参与的小组访谈中,你能从他白色衬衫下黄色手表和配合无间的黄色袜子,一窥他的不落俗套。

这次的展览是他用40余年换来的精彩成绩单,从他对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在大地留下的刻印,时间最后证明了他仍是建筑殿堂的耀眼明星。

在新加坡只有一件作品

曾和罗杰斯在耶鲁大学读书,回英国后曾一同成立事务所TEAM 4(5年后解散)的Norman Forster在本地有作品,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也插下旗帜。然而,这不表示罗杰斯并未尝试。他列举参加过的竞赛:波纳维斯达的总蓝图(现称One North纬壹科技城,被扎哈哈迪德赢得),最近和一名本地发展商参加保留和发展首都(Capitol)戏院等,他说,都“no success”(不成功)。然而,他在本地不乏重量级粉丝——富商王明星和妻子Christina Ong的本地豪宅就由他设计,这是他事务所在本地唯一的作品。此外,他也和本地房产发展商UOL合作,在上海打造10万平方米的大型智慧住宅项目。和他一同会见媒体的Ivan Harbour表示希望有机会跟新加坡市建局及发展商合作,在新加坡建个项目,一旁的罗杰斯露出兴奋的表情,立刻举手赞成:“Me too!”他对任何人开出唯一的条件是:“我们绝不做军事建筑的设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