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第二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将于2011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目前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据介绍,设计周是一个覆盖全城的创意文化庆典活动,包括国际设计北京峰会、城市核心区域景观设计,以及遍布多个城区、郊区的各类设计展示、设计交易及服务市场等众多主题活动。
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之后,“中国设计”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语言体系。设计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似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话题。它与中国的发展、与百姓的生活有关系吗?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外包装比较精致的商品,往往会比包装粗糙的看起来品质要高,尽管售价可能不菲,却销售得很好。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促销手段,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由设计创造价值的案例。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推出了一个有关“设计”的专题,探讨设计在这个时代的意义,数十位专家惊人一致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设计是什么?设计是不亚于技术的竞争力,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而对于在现代化道路大步迈进的中国来说,设计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总负责人孙群如是说。无论是商品包装、道路规划等具有实用功能的设计,还是园林绿化、陈设摆件等仅仅满足审美需求的设计,独具匠心的设计,已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经济中显现出其特殊的价值与功用。
孙群认为,当前的中国,正处于从低成本加工制造向注重创新、创意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物质需求、文化消费都迫切需要创新,都迫切呼唤着新的发展与设计方案。“但是,设计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真正好的创意设计。”他强调,对于北京乃至中国而言,设计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设计与百姓有关系吗?
巧妙的设计往往源自普通人。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著名设计师柳冠中讲了一个英国的例子:一个弱智儿童学校的校园是由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当时,设计师并没有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化的东西去设计这所学校,而是与弱智儿童一起生活了一年,启发他们设计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学校,并最终实现他们的想法。这不仅使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而且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设计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设计无处不在。大到城市规划、路网交通,小到日常生活、家居住宅,生活处处都可以发现来自普通人的设计智慧。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宋协伟说:“我认为人人都是创意人才,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体验者和制造者。”著名建筑师张永和是第一位担任美国专业建筑院系主任的中国建筑师。他就很欣赏一位北京市民为缓解交通压力设计的立体大巴。他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如果真能落地,对北京的贡献就大了。”柳冠中也表示:“办北京设计周重要的是让设计体现在生活当中,发动百姓参与设计。城市街道里面的居民是最知道自己的家园需要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让他们跟设计人员合作,设计自己居住的环境。”
设计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这是专家们的一致意见。
设计来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