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董小明(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现任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深圳音乐厅金树大厅“音乐下午茶”公益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
1998年12月,深圳音乐厅、中心图书馆奠基。
1998年12月底,深圳市中心区的六大重点工程――中心图书馆、市民中心、地铁、音乐厅、电视中心、少年宫破土动工。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
作为“高雅艺术表演殿堂”的音乐厅,是六大重点工程的耀眼明珠。历经近10年的建设,2007年10月,深圳音乐厅落成,为深圳接待国际大型交响乐团演出、举办大型国际音乐赛事等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艺术活动空间。
深圳的两轮文化建设高潮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然而,赞美声中也隐藏着不足,“文化沙漠”就像一把利剑刺痛了每个深圳人。当时的深圳市领导也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建设创造了财富,文化建设不能落后,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他们提出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甚至表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文化建设搞上去,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
很快,年轻的深圳进行第一轮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深圳大学、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图书馆等著名的八大文化设施工程。其中,深圳大剧院主要承接政府的重大节庆活动以及文艺表演等等,在大剧院的里面有一个能容纳600人的小型音乐厅。
深圳的文化艺术中,音乐又是率先发展起来的,因为当时深圳已经拥有一定的音乐艺术基础。特区建设初期,深圳就成立了交响乐团。我曾多次带着深圳交响乐团赴德国、柏林参加国际演出,在哈默、斯美塔那等世界一流音乐厅演出过。
而深圳自己的大剧院里那个小型音乐厅已远远不能满足深圳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与其羡慕别人的华丽音乐厅,不如自己建设。就这样,建设音乐厅的构想慢慢成形。
上世纪90年代,深圳迎来第二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进一步扩大了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包括深圳画院、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项目,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心区的音乐厅。
向全世界招标设计方案
“建设一个与深圳未来发展相吻合的音乐厅。”这是当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当时的市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到音乐厅的规划建设当中。结合中心区的整体发展,深圳将音乐厅定位为国际、高端、一流。有了准确定位,便开始向全世界招标设计方案。
数月之后,世界各地设计师们寄来了设计方案。我们特别请来吴良镛、周干峙等国内建筑大师,进行评审把关。在众多设计中,有两个方案非常突出,一个是加拿大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哈弗蒂的作品;另一个就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的作品。前者唯美典雅,充满欧美风情。后者优雅独特,渗透东方神韵。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审议,最后矶崎新先生的作品脱颖而出。
设计师定下了,后期方案的修改、完善亦不容怠慢。矶崎新的设计水平毋庸置疑,但他的建筑理念免不了日本元素。我们就跟他讲述深圳城市特色、中国艺术风格,设计中尽量减少日本元素。矶崎新充分吸收了我们的意见。比如,音乐厅内设计了一棵金树和一棵银树。在对树木采用的材料上,我们多次与矶崎新沟通,以更好地凸显中国特色。就是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交流、修改,音乐厅的设计定稿出炉了,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外墙采用“黄红青白黑”五色,蕴含象征中国传统五行的理念,充分融汇出东西方的文化韵味。
不久后,矶崎新先生带着深圳音乐厅的设计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建筑展。这个还未“出世”的音乐厅站上国际舞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打造峡谷梯田式演奏厅
演奏大厅的建声设计对一个高水准的音乐厅来说至关重要。传统音乐厅为四方形的鞋盒式,建筑本身死板,声效一般。而深圳音乐厅所采用的峡谷梯田式美观、空间大,观众分布席均由倾斜的反射墙板围起,顶部的反音板与之相结合,能达到完美的自然声效果。
然而这一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考察发现,有些地方的演奏大厅采用峡谷梯田式并不成功。但我们知难而进,决定攻克此技术难题,特别请来著名的日本永田音响公司设计。为了达到最好的建声设计,我们还在深圳大学做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音乐厅模型,进行风调试验。试验中采集到的数据用于指导实体建筑。
除了峡谷梯田式设计外,大家在演奏大厅,还会看到一种气势雄伟、音量宏大的乐器――管风琴。管风琴是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也是世界一流音乐厅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它的造价高达上千万元。深圳音乐厅要不要配管风琴?一开始大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深圳要建一流音乐厅,应该有管风琴。有人则认为,管风琴是欧洲乐器,国人不了解,能演奏的人也少,使用机会不高,而且价钱昂贵、又难以保养。
考虑到管风琴能演奏丰富的和声等功能,我们经过综合各方意见,最后由管风琴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专为音乐厅度身订造琴体造型,并在奥地利特制。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年这个决定是必要的。
我记得,2003年,著名音乐家谭盾来深圳演出时,专程到建设中的音乐厅探访。步入演奏大厅时,他情不自禁地击掌数次,测试音响后赞叹道:“这里的空间传音效果世界一流。”
培养专业团队发挥音乐厅最大作用
房子建好了,就要发挥它最大效用。也就是说,如果音乐厅的后期管理运营做不好,它就是一个空壳。于是,在音乐厅施工过程中,市文化局就组织人员,成立筹建办,专门进行其软件方面的建设。
筹建办的工作人员们不断学习管理运营知识,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音乐艺术交流会。2001年前后,我到新加坡参观考察尚未启用的海滨文化中心。当时就被眼前华丽而实用、高端而现代的音乐厅、剧场深深吸引。该文化中心正式启用时,我便带团前往新加坡学习经验。很幸运,通过抓住那次机会,我们打通了国际交流渠道,结识了许多国家的艺术机构,为日后音乐厅落成启用积攒了丰富演出资源。同时,我们也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派工作人员到香港艺术中心学习。还与香港艺术节组委会、艺术机构进行演出交流,逐渐培养起音乐厅庞大的中外演艺资源、专业的策划团队和一流的管理团队。
硬件有了,软件也有了,这座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专业音乐厅怎会让大家失望。开业3年多来,祖宾?梅塔、郎朗、谭盾、吉顿?克莱默、祖克曼、以色列爱乐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大师和乐团,纷纷在深圳音乐厅奏响了优美旋律。2008年,祖宾?梅塔在深圳举办新年音乐会,对音乐厅竖起大拇指:“在我访问过的中国演出场地中,这里的音效是最好的一个。”
可以说,拥有独特造型、专业水准、一流管理的深圳音乐厅,已成为深圳文化设施中的标志性建筑,大大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品位。